第九章 月夜赏灯
妙手公子告辞后,邑姜与之已未见数日,而古公则对邑姜一向情独有钟。
“姜妹,今日乃中秋佳节,吾与妹一道赏花灯也!”
“甚好,吾告之爹爹,爹爹允则往,若爹爹未允,则吾不可同。”
“甚好,吾盼姜妹佳音。”
“爹爹,古公邀女儿赏观花灯,吾可同否?”
“此事嘛,姜儿汝以为可同否?”
“女儿以为未为妥也,故请示爹爹!”
“为何不妥?”
“爹爹也,女儿家尚备女儿家之规矩德行,未出阁定要守规守矩,勿能与男子单独同行之。”
“女儿所言甚是,然古公盛情相邀,其乃德品尚高之君子也,不应拂之以求呀。”
“然如何是好?!”
“故应备一万全之策,既不拂公子之意,又不失女儿之德。”
“爹爹,女儿想到一好办法矣,未知可行以否?”
“乃何办法矣?”
“可让伋哥陪吾一同前往,且吾扮成男儿身,且吾手握一折扇,与古公始终保持一扇之距,何如?”
“此法可行,然万事谨慎,早去早回,莫失女儿之德矣!”
“女儿遵行!”
故邑姜扮成一男儿模样与伋哥一道出门与古公相见。
古公早于长亭外,小桥柳树下,等意中人前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见过伋兄,姜妹。”
“见过古公,此乃胞弟邑姜矣。”
“原来此乃姜弟矣,幸会幸会。”
“幸会幸会。”
相互抱拳施礼,心表不宣。
“姜弟汝看,花好月圆人熙往,鸳鸯戏水永相随。”
“此时花月又圆夜,人逢喜事一年年。”
“姜弟,好发簪乎?此甚美,乃佳品,凤舞飞天,吾买一赠之。”
“吾乃男儿之身,何以配戴?”
“明儿晨返,姜弟代送于令姜妹,何如?”
“吾尚有一胞妹,与吾一貌同,此未知其意矣。”
“吾与姜弟同结义,其心胜吾心,天上人间同。”
“古公乃德仁,姜弟恐勿及,龙于天上飞,吾庶高仰之。”
“姜弟与吾同,共乃一心随,同乃连理根,世世永相随。”
“古公,姜弟,时不尚待矣,吾等早回也,免爹娘忧心。”
“姜弟,慢行,次日吾登堂,得胞妹入意,三聘六礼,喜盈门。”
“此乃大事问许再定详尽,告辞。”
邑姜羞颜粉面,与伋兄趁月色而返
次日晨一早,姜府门前热闹非凡,一群壮士挑之担之几大筐聘物,簇拥一王姓媒婆正往此来。
此王姓媒婆身穿大红衣,头佩大红花,手舞红袖,一摇三摆,喜脸涂抹红脂粉,一行乐颠颠矣。
“邑员外,速开门啰,喜事至啰,喜事至!”
“此乃何人于门外叫嚷矣?”
“吾矣,王媒婆也,向贵府道喜来也!”
“原来王媒婆矣!喜从何至?”
“哎呀呀,太公也,古公向贵府小姐提亲至矣!”
“此……小姐尚未知情也,汝等先回,先回,待吾问过小姐再叙矣!”
“太公也,聘礼已至府门矣,此让吾等乘兴而至,扫兴而归乎,还先把聘礼搬至屋内再叙何如?”
“不妥不妥,此事小姐尚未允,不可操之过急,先回先回也。”
姜太公关上府门,一干提亲人,又浩浩荡荡回返矣。
“女儿也,此古公昨日花灯,今日上门提亲如何为好?”
“且勿太急,爹爹,吾且想个法子诸多考量。”
“何法矣?女儿。”
“吾自有主张也。”
次日,古公于书轩阁招四方友朋赏画品诗,男女文朋佳友,四方拥至,高谈阔论,品诗鉴画,甚为热闹。
姜伋,邑姜着男儿扮相,与之同行尚另一美貌绝伦之女子,名柔依,乃其表妹。此柔依乃一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又温婉可人。
“伋兄,姜弟光临,欢迎欢迎!”
“謝过古公。”
“此乃何处女子?怎如此眼生?”
“对矣,为古公引荐一下,此女子乃令表妹柔依是也。”
“柔依见过古公。”
柔依对古公款款行礼,且眼含秋波。其被眼前此气宇轩昂,儒雅男子所吸引矣。
“柔依姑娘安好!”
古公还以一礼。
“公子,汝可否带柔依四处游赏一番矣,柔依尚首次至此也。”
“此……让汝表哥与之前往可好?”
“不妥不妥,吾要公子一同。”
“古公,汝且同表妹去也,吾与伋兄尚有事先行一步也。”
“此……”
“走矣,走矣,公子!”
柔依拉住古公衣襟,娇嗔数语。
姜伋与邑姜已告辞而去,留柔依于文轩阁,古公怔于原地,望邑姜离之影怅然若失。
“柔依姑娘,汝且自前往一赏矣,吾有事也先行一步矣。”
“公子,其怎舍柔依而去,表哥方才让汝陪同矣。”
“哎,然乃姜弟所托之,古公受之,无推诿,走矣,吾同汝前往一赏之。”
“哇,公子,此幅鸳鸯戏水画好美,浓淡相宜,情景栩栩如生矣。”
“柔依姑娘,汝家姜兄好何物乎?吾送与一幅矣。”
“喜好,喜好,汝送一幅,送一幅也。”
“既好之,吾即买下,托柔依姑娘赠于姜弟。”
“甚好,甚好!”
“拜托矣。”
“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柔依欢天喜地收下古公买之“天长地久”,鸳鸯戏水图,一喜滋滋之形色,不胜娇羞矣。
其又让古公陪同鉴品诸多诗画,尚恋恋不舍离之,临离,尚未忘多情示语之。
“公子,柔依盼汝次日相邀,共漫小桥廊庭,溪水畔。”
“柔依姑娘慢行,勿忘代吾问候姜弟安好,下月初二,约姜弟同行于溪水畔。”
“甚好,甚好,柔依一定,一定前往。”
柔依若一欢乐之小鸟,美美返回至太公府,欢颜尽展矣。
“表哥,邑姜,吾回来也。”
“表妹,汝手执何物?”
“此乃古公赠于吾之美图也!”
柔依一脸娇羞。
“此当真乃其送之!”
“是矣,其还相约次月初二,于小桥廊庭,溪水畔共赏落华。”
“其果真如此之说?!”
“是矣!”
邑姜闻此言,大惊,色俱变,飞奔入内,暗然涕下。
(未完待续)
耕萌芽:原名潘亚琴,重庆作家诗者,著有多篇诗歌和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