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上苍的安排
——怀念刘玉堂老师
雨 兰

打开朋友圈,看到有文友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家父刘玉堂先生,于昨夜无疾而逝,是时安详平静……
是转发的玉堂老师的儿子发布的,一则讣告。
感觉很突然,有些不相信,又看了一眼,然后,朋友圈里一片悼念……
七十一岁。在古人,是年过七十古来稀,是高寿了。在医学发达的现在,又觉得,玉堂老师走得早了点,快了点。依他那爽朗、豁达、幽默的性格和心态,依他那健壮的体格,茶寿难以做到,他怎么也得活到米寿之年吧。
印象中的玉堂老师,平易亲切,热情爽朗,一副容光焕发的和蔼模样。和玉堂老师聊天,喜欢听他爽朗的笑声。我编辑报纸副刊的时候,曾经向玉堂老师约过文章,因为我所编辑的报纸是行业报,还没有正式刊号,当时还担心玉堂老师会婉言拒绝,玉堂老师却不在乎这些,还很体贴地找了两篇贴近行业的文章,发到我的邮箱。
和玉堂老师虽然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但是能够见面聊天的机会并不多。几次印象深刻的见面,还都是在外地,在参加一些文学活动的时候。
和玉堂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青州,那是参加省作协时代文学杂志社举办的一次诗歌颁奖活动。我的诗歌参赛获了小奖,应邀参加。玉堂老师是被邀请的嘉宾之一。颁奖典礼之外,参观了青州博物馆,游览了范公亭公园和李清照纪念祠,爬了青州名山——云门山。其中一天晚上,当地建设系统的朋友请客,我就把玉堂老师邀请了过去,也是想让当地的朋友认识一下玉堂老师。当地的朋友中,有一位富有才艺的年轻人,曾经参加过央视很火的节目星光大道等,玉堂老师热爱戏曲,对戏曲也颇有研究,年轻人唱了一曲又一曲,引得玉堂老师也唱兴大发,也唱了好几次,其中有一个是《小放牛》,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声。那天晚上,玉堂老师喝得很嗨,聊得很嗨,听得很嗨,唱得也很嗨。那次,我才知道,玉堂老师不仅写得好,唱得也很好。
第二次是在烟台海阳,参加省新闻学会副刊委员会的招虎山森林公园采风活动。玉堂老师也应邀参加了。那是一次非常愉快惬意的文学采风活动。
白天,大家在海边看沙雕,游览招虎山森林公园的美景,在清澈的山泉边闲坐,听山泉,吹山风,在成道禅寺里静品香茗,谈诗聊文,还吃了斋饭,听禅寺里僧人和居士们吟诵经文。晚上,住在三面靠海的酒店里,从房间窗户里可以看到大海,晚上可以枕着涛声入眠。玉堂老师邀请大家到他的房间里喝茶、聊天,喝的是玉堂老师带的好茶——金骏眉。后来,又有朋友出去买了小菜和啤酒,几杯啤酒喝下,气氛更加热烈。

第三次是在沂山,参加全省副刊编辑走转改活动和沂山笔会。沂山是一座风景秀美的山,虽然不算太高,但爬起来也比较劳累,大家边爬山边聊天,时不时地拍照留念,爬得不亦乐乎,聊得不亦乐乎,玉堂老师也在爬山的队伍中,虽然已年过花甲,依然健步如飞,笑语朗朗,爬到山顶题有“灵气所钟”的巨石旁时,文友们纷纷和玉堂老师合影,说是沾沾玉堂老师写作的灵气。晚上就住在沂山上的一座宾馆里。一天晚饭后碰见玉堂老师,“走,走,到我房间吃水果。”玉堂老师热情地邀请。正好我和别的文友有事,再说白天爬了一天的山,就没有去叨扰。
我读到玉堂老师的作品却是很早很早了,那时还不认识玉堂老师,那应该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一些文学期刊上,在一些报纸上,家里的书架上,也有朋友送的玉堂老师的书。印象中,第一次阅读玉堂老师的作品是《滑坡》,短篇小说集,是玉堂老师的早期作品,读的时候,有好多次笑出声来。
玉堂老师生于1948年1月,曾担任省作协副主席,被誉为“当代赵树理”,他的作品多以沂蒙山区农村为背景,表现沂蒙山区农民的淳朴与善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人物刻画细腻,活色生香,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著有长篇小说《乡村温柔》、《尴尬大全》;随笔集《玉堂闲话》、《我们的长处或优点》、《戏里戏外》;中短篇小说集《钓鱼台纪事》、《滑坡》、《温柔之乡》、《人走形势》、《你无法真实》、《福地》、《刘玉堂幽默小说精选》、《一头六四年的猪》等。作品曾获山东泰山文学奖、山东精品工程奖、山东优秀图书奖、山东新时期农村题材一等奖等重要奖项。玉堂老师是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的人,这从他的小说作品里可以看出。关于玉堂老师和他的文学作品,张炜老师曾说过:“他是最幽默的作家之一,也是这个年代里最能给人温情与暖意的作家之一。”
玉堂老师安详辞世后,朋友圈里一再被刷屏,大家纷纷悼念、追思、慨叹。刘玉堂老师给予我们舜网文学论坛巨大支持,没有他就没有舜网文学的今天!沉痛悼念刘老师!感恩他!祝愿他一路走好!舜网文学论坛的一位朋友悼念说。
作家宋俊忠兄在群里说起,福寿园迎来了刘玉堂先生!刚刚在福寿园参加了纪念方荣翔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追思会和京剧演唱会月余,当时刘玉堂先生就说在这里选个地方,结果这么快就来了!
这是一语成谶还是上苍的安排?
我愿意相信,这是上苍的安排。上苍安排一位勤劳写作了一生、著作等身的老作家,就此歇笔,安详辞世。
雨兰,原名王瑞东,七零后,作品见《诗刊》《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星星》《文学报》等,著有作品集《乘着语言的翅膀》《大地的眼睛》等,获泉城文艺奖、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等,并入选百余种选本、图书,近百篇作品被《儿童文学》选萃版、《读者》校园版等转载。系省作协会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