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诵者简介
九妹 现居吉林市,爱好主持,酷爱朗诵,在省内各类比赛中获奖。
月是故乡明
□ 果丰
一场秋雨一场寒,溜溜儿的下了两天的秋雨,让北京的天气遽然的凉爽下来了。如果是在乡下,你一定会看到农民兄弟开镰收割时,脸上流露出的那种情不自禁的笑容。可是在这个令人倦闷的都市里,走在秋风中丝丝凉意的街头,反倒使人的心绪生发出一阵阵的愁绪。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忧哀、一点淡淡的落寞乡愁缠绕着我,随着仲秋的到来使我对家的归宿感日益强烈。
也许是在感叹落花的无情,或是夏去秋来的那种离愁中的无奈吧,反正是有一种无可言状的情感,就像是街头树梢上飘飘而落的那些叶子,唱着岁月深处的一首歌,悄然抖落在潇潇秋风之中。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样的一个月光莹莹的夜晚,不同思绪的人们、游子和等待游子的人们,都会同样的仰望着天空的这轮明月,袒露着内心无遗的思乡情感和感动。
随着离家的久远,一年四季的在外漂流,却早把异乡当故乡了。就在此时我仰望着窗外的月光,浮想联翩的时候,我的电话铃声响了。是嫁在异乡的妹妹打来的电话,她问我在干什么呢?我说看月亮,我问她你看见天上的月亮了吗?妹妹说她是走在街上,高楼大厦把月亮挡住了。是呀,月对于城市来说,实在是太吝啬了。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中秋的夜晚,我和妹妹趴在家乡的土炕上,忘着窗外的那盏明月,一边吃着月饼一面问妈妈那上面有什么呢?于是妈妈就给我们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我说怎么没看见嫦娥啊,妈妈说她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呢。我又问那玉兔呢?妈妈笑着指着月亮,那不是在玉树下面捣药吗。看的眼睛都花了,望着星、望着月,读着那永远看不懂的黛蓝色天书,小小心灵里盛满了许许多多的童稚和疑惑。
家乡的那个白山小镇秋天很美,满山的红叶连成一片片。白天大人、孩子们一帮一伙的去山里拣山核桃,在那个金秋的傍晚,人们从山上回来吃罢晚饭,坐在自家庭院里就着窗前溢出来的灯光下砸核桃,孩子们在院子里明亮的月光下追逐、嬉闹。
我参加工作以后分配在小镇的食品厂里,仲秋节来临之前我们用收购来的山核桃打月饼,核桃仁的馅料,配上青红丝,烘烤之前再刷上蛋青,精心做出的月饼是那样的酥香,上面还印着嫦娥或桂树的图案呢。如今走在街头和超市里看到各式各样的中秋月饼,就会想起那时自己亲手制作的山核桃馅月饼来,回味起那一番香甜酥口的味道,在缕缕相思中,又增添了一股淡淡的乡愁。可惜,在现代都市里,虽然仲秋月饼的价格有的可以和黄金同位,却远没有那时家乡月饼的馨香味道了,只不过是外形相似罢了。

今夜,明月当空,想起多年前父母去世后,二十多岁的我带着十六岁的小妹,一起来到都市闯荡,一晃,妹妹也在另一个城市安家立业了,真是感慨万千。键盘断断续续的敲打这一行行思乡的字迹,起身来到窗前,抬头望去,天际中的中秋之月早已高高悬挂到半空中来了,它圆润,安详,静静的放射着柔和的光芒,如同孩提时仰视到的母亲温情的笑脸;这一刻故乡仿佛一步一步正向我走来,带着我童年的回忆、少年的梦想、熟悉的乡音,还有长白秋色里果子成熟的芳馨……
远方的游子啊,在这个柔情的月圆之夜,你看见家乡的月亮了吗?
作者简介

果丰,北京某高校工作。曾在水电一局子弟校读书,不是水电人,但一直崇尚水电精神。生在吉林,工作北京,家在新疆。曾在《网络期刊》《大连日报》《长白岛》等发表文字。文章曾获大连市委征文优秀奖,搜狐征文一等奖,大连电视台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