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我不想拖了,决定接受保险公司的调解。我在医院,不能前去感谢,愿好人一生平安。”看着客户的微信,我唏嘘不已。
客户有病,却被忽悠购买重疾保险。一年以后又被劝说退保,直到找到我们。通过法律,最终帮助客户维权成功。
这是一起典型的保险销售误导,不管代理人是好心,还是无知,亦或是贪婪,我更愿意相信,他们也是这行业野蛮生长的牺牲品。
从咨询我们开始,到法院调解结案,持续一年。虽然结局还算可以接受,但这故事里,注定没有赢家。
案情简介
去年6月的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个客户,看上去有点木讷老实。他自称是某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自己有份保险要退,感觉很吃亏。特地前来咨询。

我心里有点反感。你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赚了佣金,还有奖励。现金价值多少知道点吧。这不仅是欺负保险公司,更是侮辱我们的专业。
大概是看出来我的脸色不对,他有点怯场。说话也变得有点结结巴巴。我快要失去了听下去的兴趣。思考着怎么端茶送客,不失礼貌。
突然他站了起来,激动的拉开自己的上衣。我有点猝不及防,但还是清清楚楚的看到,他的腹部插着一根管子。触目惊心!
"我现在每隔4个小时,都要自己做一个腹部透析。只有换肾是唯一的出路。这份保险,买的时候,她们骗了我!"
震惊的我,用心听了下去。他在一家煤矿工作,收入还可。一年多前,意外发现肾病。治疗半年以后,病情越来越重。

邻居大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听说了他的情况,就过来给他推销保险。说我们是大公司,有病不要紧,我给经理说说,这钱一定给你理赔。
就这样,稀里糊涂买了10万保额的大病保险。后来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又被邻居大姐拉了去,做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员。
这两年病情越来越重,医生建议换肾。他就想到了这个保险,邻居大姐却告诉他,你买这个保额太高了,要是三五万一定赔。现在只能申请把你这个保费退了,不让你吃亏。
他在网上看了我们的文章。冒昧过来咨询。在保险公司二十多年,我也见识了很多胆大包天的业务员。但像他说的,这种带病投保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再次见到客户的时候,他给我提供了多份录音和微信聊天记录。证明了当时代理人,劝他带病投保的事实。而且原话清清楚楚,我们是大公司,你这10万都是小钱,给我们经理说一下就行。

保险产品的销售是通过各种代理来实现的。以前中国普遍采取兼业代理模式。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进入上海,引进了个人保险代理的营销模式。1995年首部《保险法》明晰了代理人的定位,个人代理制度开始大行其道。
《保险法》117条定义: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佣金,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之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和个人。保险代理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委托关系,保险代理人的法律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
本案来说,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并不清楚投保流程,并不知晓健康告知问题。而当时代理人做出了可以理赔的承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这在法律理论上称为表见代理。
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建议客户在合同两年以后,再选择起诉。我特别强调的是,这绝对不是滥用不可抗辩条款,而是在合同届满两年以后,保险公司想要解除合同是比较困难。
详情可以参照这篇文章。带病投保涉嫌骗保,保险公司为何败诉?

保险公司一方面联系客户,希望和解。一方面动员当时的代理人,去打人情牌。说公司给你赔了,也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我们则多次向法官表明我们的观点,不接受保险公司调解,希望依法判决。
办案法官终身负责制度之下,越来越多的民事案件,趋向诉讼中调解。客户本身也是保险代理人,故意等到两年以后才提交诉讼。这不是案件的关键点,但却是法官在意的两个因素。
最终客户住院,急需用钱。种种压力下,无奈和保险公司签署了调解协议,通融理赔7万元。客户事后告知我和办案律师。这才出现了开头的微信。
后来得知,客户四处艰难筹款。也想卖掉唯一的房子,但是老婆坚决不同意,说这房子是为了自己和两个孩子。卖不卖房,没有对错,无法评论。疾病面前,太多东西不堪一击。

这个案件,代理人不能专业胜任,夸大宣传固然违规,但上行下效,听话照做也有个人委屈。保险公司貌似背了黑锅,但这是全民保险随意招聘,盲目追求业务的必然恶果。
有人想起保险的好吗?客户不会,代理人也不会,这案件所有参与知道的人都不会。这也许就是保险行业多年“三不认同”的一个缩影。消费者不认同,从业人员不认同,社会不认同。
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换肾,却是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客户借了能借的,想了能想的办法,差额依然很大。在轻松筹上看到了客户的信息,筹款结束,仅仅2万多元。一声叹息。
一场疾病消灭一个中产。故事听了多了,案例见了多了,总会想起丘吉尔的那句名言: 通过保险,每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以避免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诚如此言。
二十多年保险生涯,深深知道,我们不是天使,谈不上爱与责任。保险只是一份工作,真心没有那么伟大。买不买保险都是客户自己的选择,我们只是帮助客户正确选择而已。
寒意渐浓,窗外落叶乱舞。敲下这文字,没有喜悦,没有愤慨,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转念一想,何须东海之波,西江之浪?涸辙之鲋,斗升之水即可。微薄之力,尽心而为,帮助可以帮助的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