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三姑娘出嫁
“嘟嘟嘟,呐呐,大红花轿抬新娘呀,新娘跟着新郎走呀,十里长坡走一回呀,走到哪里,过红桥呀,一开亲呀,二回门,呐呐嘟,锁呐呐……”
隔村张家湾的三女儿出嫁了,一大队人马抬着嫁妆,红红的压箱子棉被,新衣十八大箱,红红满满的箩筐食物十八箩,红红的家具衣柜满十满载抬,三亲六戚一大群人呀,男女老少娃二脚跟着脚,走小路,过小河,爬坡上坎弯弯曲曲田埂路,绿油油,菜花丛,双双蝴蝶儿飞,蜻蜓儿只只舞。唢呐呐,呐呐唢,吹鼓手,脖子红,嘴巴胀得圆鼓鼓。
新娘名张翠花,今年刚十六,一身大红的棉麻粗布衣服,脚上穿着一双手工鸳鸯大红布鞋,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新郎名王二毛,今年十六岁,一身蓝布粗麻布新衣服,脚上穿一双蓝布“解放鞋”,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一边抹着喜泪,一边回头望,喜泪满脸淌,新娘父母站在村东口,挥挥手,送别女儿喜泪淌。
这张家呀,有七个娃,六个女娃,一个男娃。张家老汉是一位教书匠,婆娘是一位农妇。前两年嫁出去了两个女儿,今年嫁第三个女儿。
大女儿识得了几个字。嫁得早,十二岁就嫁给了街上的娃,算是村子里嫁得好一些的女子了。一般农村里,家里十分贫穷的人家,都是嫁不到街镇上的。
二女儿翠娥是个憨憨,生下来头脑就不够用,痴痴呆呆的,全家的农活一大堆,都让她干。有一次,她和几个小孩在屋后背,茅坑旁玩,一不小心掉到二米多深的粪坑里,屎尿粪水淹没了她,差点把小命丢了。
几个小孩赶紧去喊她娘来救她,她那个小肚鸡肠,心眼多,好吃贪婪的娘,用打粪碗把她舀也舀不起来,后来喊同村的王麻子把她从粪坑里拖了上来。
这个憨憨命也大,拖上来后,她娘舀来几桶水,给她身上一阵猛泼,把屎尿给她冲干净了,又把她头朝下脚朝上一阵猛提,拿个叉脚扫把给她背呀,屁股猛打一阵子,她居然活过来了。
从此,她不去粪坑了,过几年,有个媒婆给她探了一门亲事,对方听说也是个憨憨,但比她稍微儿不憨点,就敲敲打打把她嫁过去了。
她听说要嫁到婆家了,高兴得很,出嫁那天,一滴眼泪也没有流,人也变得好像一点儿也不憨了,还给她的爹妈瞌了几个大响头,说了几句感动人的话:“爹哟妈哟,翠娥走了,往后屋头没有人打猪草,挖地了,你们自己少做点活路,别累着身子了。”
几句像人说的话,还蛮孝顺的,说得她那个心硬的娘都哭了起来了。她却回了几下头,跟着唢呐队,迎亲的就走了。
憨憨嫁出去没几天,她和那个二憨憨回了门,回了门没几天,她婆家的来娘家找人了,憨憨不见了。
全家人到处找都找不到,去乡村所报了案,还是找不到。原来,憨憨嫁到婆家后,不知错听了谁的话,跟一个不认识的人跑了。憨憨被人拐走了,不知拐去了哪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从此,张家就当没生过这个憨憨,也没人提她,也没人找她了。她的婆家也不再找了,找也找不回来的憨憨了。她娘白白把她养到了十八岁,在家里做了十几年的牛马,从小也不认识一个字,去到哪里不识字,也回不来了。
大家都慢慢把憨憨忘掉了。这样数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远去,她不言不语,时间带走了所有美好的回忆。
张家的四女儿小红曾经是一个多么无忧无虑的女孩,每天欢欢喜喜地成长,她那当老师的老汉特别喜欢她,教给她很多书读,她十分秀雅,有几分内向。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她,纯朴正直是山间的清泉般甜美。上山砍过柴爬过树,下地捉过泥鳅鳝鱼,河里洗过衣服抓过鱼虾摸过蟹爪,夜里走过夜路走过田埂翻山越岭大村小村追看坝坝露天电影…欢乐的童年,一天天长大。
儿时的她酷爱书藉,各种“儿童文学”、小人书、报刊杂志,她视若珍宝,爱不释手。常常一个人躲在墙角一看半天,忘了吃饭睡觉,沉醉在书的乐趣里自得其乐,西游记,水浒、聊斋志异、金庸古龙琼瑶席慕容鲁迅茅盾郭沬若雨果托尔斯㤗大小仲马安徙生各类书藉被她翻个稀巴烂,她爱上了阅读。她是一个满脑子装着稀奇古怪故事却崇尚阳光正义的女孩。
也许是农村生活,从小的艰辛及苦难磨炼了她,文学书藉美好的道路指引了她,她一直坚强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她一直相信光明与美好,纵然人生许多的不如意,可她却善良而执着地追求着真理。
上天对她是公平却又不公平的,任何事情都在矛盾中聚合分散,有忧伤也有快乐,有幸福也有痛苦,也许这就是哲学上的辩证统一。生活不管带给她多么沉重的打击,那怕是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她却挺着胸膛,阳光地微笑生活着。
“小红,走了,去看电影去。”
“来了,来了,端根板凳去不?”
“端嘛,端嘛,端一根高点的木板凳,今天在夏家林演电影《刘三姐》,天一擦黑就开始演,快点去占位置,坐到前面几排去看,嘿好看,人多,等哈儿占不到位置,看不成该遭哈。”
同一个塆子的玉兰,是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天还没有黑,就跑来她家里喊她看露天电影。
平常两人十分要好,一起去地里捡豆角,捅泥鳅,打猪草,上山砍柴……形影不离,虽说一下吵又一下合,二人还是最好的小伙伴。
“要得要得,我马上来了,走嘛,我端一根长凳子,我和你一起坐。”
“要得嘛。小华、得胜、得平他们那些人去不去看?”
“要去,个个都要去。”
“那好,我们快点儿去,看完电影后,去大坝子藏猫猫。”
“要得,要得。”
玉兰家里有三姐妹,她是老大,土墙房子,很穷。
(未完待续)

耕萌芽:原名潘亚琴,重庆作家诗者,著有多篇诗歌和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