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对于“文化自信”这个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媒体的理论宣讲上,听得多了也就记住了。真正让我产生共鸣的恰是这个国庆假期观看的两部国产大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在观影现场的几次不由自主地落泪和喝彩,在走出影院时的心潮澎湃和满怀自豪,让我对身边的家人脱口而出这样的话:我爱上了中国的电影,我爱上了中国的英雄。仔细一揣摩,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我们的深刻感悟不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吗?
印象中,人们以前提到电影“大片”,定会加一个前缀“好莱坞”。于是,在我贫乏的记忆中,早些年看过的电影基本都是“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加勒比海盗》《蜘蛛侠》《功夫熊猫》之类,还有一些科幻大片,我竟然想不出剧名来。但当年的我和大家一样,为难得看到一部国外的大场面、高科技的电影而激动不已。
近几年,因为家门口先后有两家电影院座落进新建的商场里,但凡有国内外的“大片”上映,我和家人也会赶赶时髦,或早或晚地去捧捧场。屈指一数,脑海里能够马上跳出电影名字的竟然都是国产影片——《战狼》《疯狂的石头》《狼图腾》《药神》《流浪地球》,等等。在这些影片中,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人性亮点,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人格魅力,有血有肉的剧情是基石,注重细节的制作是骨架,而大场景的技术呈现则是锦上添花。
回到国庆期间我观看的这两部电影,它们都体现着上述元素。《我和我的祖国》中七个独立的故事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的代表,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聚焦于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将这一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进行了生动的再现——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近万米的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
两部电影上映以来,票房数迅速攀升,网上评分也是非常高,除了“爱国”这个题材吸引眼球,真正打动人心的切入点恰是接地气的中国“元素”——人物是情感充沛的丰满形象,故事是符合时代背景的自然演绎。艺术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底色应该是一目了然地还原中国的当时和当下,我们不要假大空的口号渗透,我们不爱超越历史真实的凭空捏造。凡此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放眼于中国的民俗民风民情,注重探讨和关注人民真实的心声和渴望,便是找到了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的核心内涵。
艺术的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有米之炊”的底气来自祖国的日益富强。窥一斑而知全貌,老百姓对中国电影的广泛认同和赞誉,见证着中国以大国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的光辉历程。我为你骄傲,中国!

【作者简介】艾院,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中国》《新民晚报》《上海诗人》等,已出版个人诗集《艾草集》《蜜语》和中短篇小说集《诗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