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蔡一鸣的诗路历程(三十)
邓演达罹难后,1931年12月19日,宋庆龄在《申报》发表宣言,谴责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早丧失其革命集团之地位……党和民众日益背道而驰”,“对忠实革命人才,必设法置之死地,最近如艰苦卓绝、忠勇奋发之邓演达,终遭惨杀,即其一例。”
然而邓演达的遇害,必竟使临委会的活动暂时处于低潮,蔡一鸣在《自传》中说:“浙江的党务只好暂时沉静,我仍祕密往来沪杭两处,曾一度打入改组派中活动,及党中央由章XX,黄琪翔,季方等同志继起领导。我介绍了在浙江改组派中的李士豪、施建中二同志参加组织,并改组筹备委员会,我任常务委员,以李士豪担任组织,施建中担任民运,继续工作。到了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我在浙江策动响应,曾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所监视。”
李士豪(1900~1972)浙江诸暨人。早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15年毕业于浙江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曾赴广州参加大革命,结识了蔡一鸣。大革命失败后,在沪浙一带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活动。1928年初,李士豪因涉嫌携带抨击国民党要人张静江、陈果夫、陈立夫和戴季陶的宣传品,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后关在浙江陆军监狱,1929年12月被释放。在狱中,李士豪结识了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1931年,经蔡一鸣介绍,在上海加入临委会。
所谓“福建人民政府”,是指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陈友仁和黄琪翔领导的临委会等反蒋势力代表以及10万军民在福州南校场召开“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黄琪翔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主席,主持大会。会上通过了由彭泽湘起草的《人民权力宣言》。22日,宣告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临委会领导成员在福建人民政府中担任了许多重要工作。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宣告解体。
蔡一鸣在《自传》中说:这时只好“潜回上海,与褚辅成,查人伟,罗任一等拟成立东南政治分会,终因军事的失利(注:指福建事变)而消失,中央方面转到香港而流亡日本。而浙江的组织亦成停顿状态。我亦赴泰山冯玉祥先生处住了一个时期,回故乡过了一个年。”
到泰山后,蔡一鸣写了诗《喜查颂坚人伟过访》,诗中说:“风物江南岸,夕阳水上楼。相逢欣握手,忆别各惊秋。范子能明耻,荊卿不足谋。愿君须记取,共泛五湖舟。”查人伟(1887~1949),字仲坚,亦作诵坚,海宁人,蔡一鸣的同事战友,清末中秀才后入杭州求是书院,钻研新学,后倾向革命,入武备学堂,因反对日籍学监专横跋扈,被开除,不久入法政学堂,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活动。诗中的范子,指春秋时的范蠡。荊卿,指战国时的著名刺客荆轲,也指行险之人。
在《登泰山》诗中,蔡一鸣感叹道:“五岳推雄峻,应知东岱尊。登峰观日出,仰首叩天阍。荒寺松杉古,封禅碑碣存。倦游齐鲁客,寥寂卧云根。”
此时蔡一鸣还写了《晤潘怀素即送其南下》一诗。潘怀素(1894~1978),民国十年(1921)留学日本,参加郭沫若等创办的“创造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推动新文化运动,永嘉昆阳人。
2019.10.7.夜

简介:古梁,原名邬浩良。民间文史学者,现任中华明招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