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盘细梨闻名遐迩
——清涧县石盘乡丰收节里话丰收 脱贫摘帽梨果香
文‖陕西清涧贺光武

石 枯松老百鸟翔,
盘 互交错梨泛黄。
细 雨和风果粮丰,
梨 云杏雨溢美香。
闻 香下马醉客情,
名 不虚传呈吉祥。
遐 迩一体蟠果味,
迩 远求近奔小康。

这是品尝了石盘细梨后的客商,对其高度的盛赞与点评。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清涧县石盘乡3万亩黄河滩枣、3百亩石盘细梨香味诱人,枣乡石盘丰产丰收在望。除了丰收,如今石盘农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议论最多的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确定“秋分节”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话题。
笑意写在脸上,幸福装在心里。连日来,枣乡人民在喜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建国七十周年大庆的同时,结合“包村干部下基层,脱贫攻坚大排查”活动,以“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摘帽大攻坚”为主题,将黄河滩枣、石盘细梨采摘活动摆到黄河母亲峰旅游景区、梨园景点、政府院内,把乡土气息浓郁的梨枣文化不仅带进田间地头,而且集旅游、干群工作为主旨的各个角落,使枣乡人民尽享玩、乐、游、销、工作为一体的丰收盛宴,真正领略到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难怪客商品尝并签单后又盛赞石盘细梨为:
一
皮薄肉厚色鲜黄,果形俊秀细包装。
贵人先知酸与甜,疑是硕果不灌糖。
二
栉风沐雨迎朝阳,待到成熟绿映黄。
莫言游子天涯客,美味只与雅士尝。

游客盛赞石盘细梨的美诗马上引起一位退休老先生的好奇,老先生反复酙酌后也赋诗一首:
盘山涉涧千般奇,石赤不夺小径迷。
远客游园添美图,勤农采果扬眉喜。
疑似枣果天际挂,忽闻百鸟梦中啼。
香飘田园游人醉。引来玉母下瑶池。
(注:“盘石”即“石盘”)
由此,不仅梨的品质略见一斑,而且反衬了枣农果农丰收节里话丰收,脱贫摘帽梨果香的喜悦心情!

多少年来,石盘黄河滩枣、石盘细梨自始至终颇受客商青睐,可近年来,为啥改革开放前的大集体时期,一向销路看好的石盘细梨出现滞销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可否认大集体时天时地利人和的恩赐,更多的是依赖勤劳的乡亲们细心栽培、精致管理,付出与回报可谓因果和谐、汗水的浇灌换来果实的甘甜。
首先是合理树形的确定。过去,石盘细梨都是大冠稀植,栽植密度小,每亩仅为十余株,采用的是无主开心形,树体无中心领导枝,这样自然开了“天窗”,空间合理分布,大小比例搭配,能最大程度保证通风透光条件 ,结出来的果子当然就会色泽好、成熟早、成熟度高、内含物丰富、品质优良。
其次是适量留果。根据树体情况,合理确定负载,适当留果,保证果实的质量和个头,其间在冬剪时就应疏除过多的花芽,在开花前后疏花,再就是梨果指头大小时开始疏果,这个阶段要疏好几次,赐除发育不良、果实不端、有外伤、病虫果,这样做,就能使留下的梨果长得快、成熟早、个大色鲜质优。
第三是施用农家肥。现在的叫法就是“有机食品”的生产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根深叶茂,果实品优质好。
以上的管理方法,是大集体时枣乡梨农惯用的栽培措施,结出了优美的梨果,令人口齿留香,终生难忘……可是自从分田单干后,人们片面追求早见效、多结果,高密栽培、丰产举措,为了省事速效,大量施用化肥,忽略了也懒得用农家肥,使得梨果质量逐年下降、寡淡无味,尽管产量高了产值却下降了,外地客户少了,出现了梨果销不出去连年滞销的情况。

近年来,新一届乡党委、政府及时引导梨农一改粗放的管护措施,动员梨农大量施用农家肥,并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一对一互动模式,使石盘细梨又回归了大集体时的果实俊秀、皮薄肉细、脆嫩多汁、香甜可口并具有祛痰止咳、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加心肌活为、降低血糖等功效的特点,县乡粮农部门,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逐级申报检验,石盘细梨已获批黄河母亲峰中国国家地理绿色标志认证产品,打入市场后,通过网售、游客采摘、政府领导干部代言直销等多种渠道,目前石盘细梨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栽种面积,坚信未来的石盘细梨在政府的领导下将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为目标,同心协力向小康社会迈进。
2019.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