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稀赋
作者 王学智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年逾古稀。岁月磋砣,鬓霜发雪;人生无常,斑皱横爬。老矣,老矣!
想此生,乃凡夫布衣之属,无辉煌大业。然,自知,自明,无痴心,不妄想;资财不为所用,利禄不为所动,无欲无求,安分守己。故,一世平安,无忧无虑,无难无灾,可谓逸矣。
今耳聋眼花,与人交往,固有不便。然而,诚有益于己。耳聋,不闻言长语短,世间喧嚣,静心。眼花,不见炎凉嘴脸,虚情假意,养神。
老叟度日,简单生活,无目无标,自在随意。欲动,偕老伴出游,参古之沉积,赏山河之秀美,做闲云野鹤,来去自由;静则,网上去转转,寻奇闻之轶事,觅开心之笑料,做卧居网翁,散漫逍遥。偶与老友聚会,饮酒品茗,黑白博弈,围城掠地,谈今论古,交流读书习文之心得,分享游山玩水之欣怡,不亦乐乎!
常言道:"糊涂难,难得糊涂。"岁至古稀,悟道有成。以为"糊涂",亦应是,"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而非事事糊涂。若非如此,岂不是一塌糊涂,老糊涂也!人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言虽揶揄,抑其有取。世间百业,该忧应忧,如人人不忧国家之强弱,民族之兴衰,迷恋声色犬马,沉醉莺歌燕舞,我等余年,欲活得悠悠,或成非分之想也!君岂不知,"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吾今垂老,时光无多,但也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悦耳之钟声也!
人生步入老年,乃可遇不可求之福气。此福,为自然自在之衰老过程,所谓仁者之寿。老年之福,非占有贪婪,且非由己策划。老来之福,在于随遇而安,及时行乐。一切之一切,恰到好处,缺者不可,过者则错。
呜乎,孰使今之社会浮躁,人心不古。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专家说,学者说,医生说,禅师说……,甚嚣尘上。讲动者,讲静者,讲吃素者,讲食野菜者,讲拍手者,讲打坐者,讲……,百讲毕集,莫衷一是,一时之间,众老竟不知如何活也!
善哉!种种奇谈怪论,误人非浅!
人活于世,各有不同,起居饮食,因人而异,他人之活法,只能欣赏,不可照搬。跟风模仿,只会适得其反。
孔子曰"长寿多辱。"长寿之前题,是能自理,是不烦扰他人。老人渐老,且在未来之日,主观作事之比重日益见少,最后甚至全部丧失。试想,己不能自理,日常琐事,吃喝拉撒,均需他人处置。自无尊严,引人厌恶,饱受白眼,此种长寿,意义何在,岂非自取其辱乎?怪谁?"久病床前无孝子"真理也!
长寿之想,有念者众,免俗者寡,无可厚非。然,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法违逆。人生之路,归宿各异,寿存长短,焉可强求耳。唯有自知,自明,淡然处之,方能颐养天年。世间美好之多,何人能享有完全;未来精彩之最,谁又能享有永远;虽为老骥,仍志在伏枥,但伏枥远望,总要大江东去,金鸟西坠!
古稀者,需心定神闲。神闲则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一世为人,安得几时闲?做个闲人,让历经沧桑,已疲惫之身心,得以片刻休息,伴漫天彩霞,吟唱夕阳,赞颂晚晴,尽享生命大道,最后一段之欢欣!
老朽愚见,拙文一篇,不敢问天下同龄,褒者,几诸?贬者,几诸?吾不知也!吾亦不欲知也!




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方胜先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