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钱》
作者/海生
那年夏天,经历了黑色7月高考的洗礼,我的心情糟糕透啦。我以1分之差而落榜,对于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而未跨进大学校门的结局,我欲哭无泪。
我又回到了那个我熟悉的生活过的小镇,整天闷在家里,害怕遇见熟人,躲避亲人那关切的目光,对于是否去复读,我很是犹豫。一是怀疑自己是否还有考上大学的能力;二是复读需要去县上的高中住宿,需要一大笔复读费和生活费,这对本就生活捉衿见肘的家庭,无疑是一大笔负担。
妈妈除了一遍遍地安慰我,态度坚决地让我去复读,而且语气坚定地告诉我:“儿子,你不用考虑钱的问题,有妈呢!”随后她就照例推着那个白色的木质的冰棍车,佝偻着身体,缓缓而去。不一会,街道上就传来妈妈那熟悉的叫卖声:“冰棍,冰棍,又凉又甜的冰棍,5分钱一根喽”。每当这种声音响起,我都会泪流满面,想到妈妈的艰辛,我毅然决然地背起书包和行囊,来到县城,走上了复读之路。
我复读所在的学校,教室和宿舍之间有一段距离。每天晚自习后,在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总有一个像妈妈一样的老大娘,推着一个我熟悉的冰棍车,在卖5分钱一根的冰棍。有时我们口渴或是天热,总会在回去的路上,买上一根冰棍,祛祛暑气。
那天晚自习后在回去的路上,大雨突然而至,我一路小跑着向宿舍冲去,快到宿舍门口时,我突然看到那个穿着白大褂推着冰棍车的熟悉的身影,在宿舍门口转来转去,口中喃喃自语,“5块钱,怎么少了5块钱,这地上也没有啊。”我一瞬间明白了一切,原来大娘为卖丢了5块钱而焦急不安,正在地上仔细寻找。雨越下越大,大娘那花白的头发,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更加苍白,她时不时地停住,把布袋里的钱掏出来,一遍遍地数着:“1分,2分,5分,1毛,2毛……”数来数去还是少了5块钱,大娘的眼里泪光盈动,失望地叹了口气,“唉,这一天算白干啦!”看着大娘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失望的眼神,不知怎么,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一股歉疚和爱意油然而生——要知道,那时候的5块钱,是大娘和妈妈要卖出100根冰棍的收入啊!
我摸摸衣兜,恰好这个月还剩下5块钱的生活费,趁大娘还在地上寻找,我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将5块钱悄悄地塞进冰棍车前面的钱袋里,然后走到大娘身边,亲切地对她说:“大娘,您再找找,5块钱是不是落在钱袋的角落里,您没有发现啊。”“能吗?”大娘半信半疑。“我都翻了好几遍啦,也没有啊”。“大娘,天黑,又下着雨,您眼神也不好,说不定啊,您再翻翻”。“啊,小伙子,你说的也是。那我就再翻翻”,说着,大娘用颤颤巍巍的手,在钱袋里翻了起来。“啊,在这儿呢,5块钱在这儿呢!”大娘裂开嘴,开心地笑了起来,“小伙子,多亏你的提醒,今天真是谢谢你啦!”“不用,大娘,天黑了,又下着雨,您快点回家吧”。“是啊,是啊,那我就回去啦,小伙子,你也早点休息吧”。看着大娘雨中远去的背影,想起了妈妈,我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第二天,晚自习下课后,我匆匆忙忙地从教室出来,向宿舍走去。快到宿舍门口时,我又看到了大娘那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她看着一个个走进宿舍的学生的面孔,焦急地一回回地摇着头,喃喃自语:“这个不是,这个还不是…….”我急忙走上前去,问道:“大娘,您在这里干嘛,是不是又丢钱啦”。“哎呀,小伙子,可找到你啦”大娘说着,一把把我拉到一边。“孩子,昨晚我回到家里之后,在上衣的口袋里又翻出了5块钱,我算了一下,怎么又多出了5块钱呢?后来我思来想去,从你昨天的眼神和种种表现,我终于想明白啦,一定是你看大娘丢了钱,怕我着急上火,把钱偷偷地塞到大娘的钱袋里啦。孩子,你是个好人呐,但你还是个学生,这钱大娘不能要啊!”说着,大娘用颤抖的手,把5块钱塞进我的兜里。随后,大娘从冰棍箱里拿出一根冰棍,硬塞进我的手里,泪眼婆娑地说:“孩子,你是个好人呐,大娘也没什么感谢你的,这根冰棍就算是大娘的一点心意吧。孩子,记住大娘的话,好人有好报啊,今年你一定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我握住大娘那粗糙的手,哽咽着说:“大娘,也谢谢您,您的话我记住啦!”
后来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再后来娶妻生子,一路生活过来,见多了争名夺利,看惯了尔虞我诈,听够了蜚短流长,工作和生活上的坎坎坷坷,人生和事业上的起起伏伏,尽管有时也有愤懑,也有不平,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大娘那亲切的眼神和深情的话语:“孩子,你是个好人呐,记住大娘的话,好人有好报啊!”
作者简介:海生,本姓许,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历,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会员,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1990年开始文学及科普作品创作,共出版、发表各类体裁图书、文章200多万字,获各种奖项20余次。曾先后被授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吉林省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先进个人”“长春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