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滥竽充数记
作者/逯家驹
有一天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到大相国寺拜访他的好友佛印,看见他在墙上题的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看后,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点儿别扭。他就自言自语地说道:“什么事情都别太绝对,绝对了就寸步难行啊!”于是提起笔来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写完从头到尾再仔细咂摸咂摸——不错,挺有味儿,之后就离去了。
又一日,宋神宗赵顼带王安石来到大相国寺溜达。当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后,也感到挺有意思,于是神宗就让王安石也展示一下才华。说:“老王,你看他们俩的作品有没有可以继续发掘和完善的地方了,不然你也显摆显摆,好让他们也知道知道你的厉害?”王安石是一个大才子,对神宗的话深信不疑,认为自己应该当仁不让,让人们看看他这两把刷子。随即挥笔泼墨写道: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宋神宗大为赞赏——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内心——这当然只有神宗他自己知道了。神宗一连声情并茂地读了三遍——事不过三——终于……
终于怎么啦?原来赞赏就赞赏好了,可是他神宗好像醉翁之意不在酒——一番所谓“欣赏”过后,也心血来潮凑热闹题写了“风雅颂”之属于“官方”一类《颂》诗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毫无疑问,这是四首诗都是关于酒色财气的妙趣横生的议论和主张。但是由于诗作的主人所处的地位和立场以及观点的不同,对于同样的酒色财气四种事物自然也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那么,究竟这四位古人的哪个见解和理念更容易被时下人所接受呢?
公元2017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早上,以“现代蒲松龄”雅号著称的66岁老汉逯家驹大师,对四位古人的帖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推陈出新,最可贵的是又融进了现代的与时俱进的社会元素,最后以《七绝》诗词格律编成帖子发到朋友圈,可谓醍醐灌顶之力作,让处在彷徨和迷茫之中的世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
这老先生的大作如下:
四大皆空人灭绝,
仁爱性爱促和谐;
淡化竞争身心健,
钱多容易往坏学!
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绝句》,充其量一个顺口溜而已。
当然,这位老先生写完了心里也没底儿,生怕再冒出来个“超人”胜他一筹。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
还别说,这首诗作已经整整在大相国寺的墙上安安全全地呆了二十四小时也未见有人前来“挑战不可能”!他窃喜不已,暗自欣欣然了好一阵儿……
又过了一天一夜——已经四十八个小时了,老先生悄悄来到大相国寺一瞧,墙上还是他们五个人的题诗,仍不见有人前来挑战不可能!于是这天晚上他把朋友送来的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百年年份茅台酒找出来喝了半瓶儿!因不胜酒力,终于一钻进被窝儿就鼾声大作……只见两个警察拿着手铐向他走来,不无严肃地训斥道:“老先生,有人反映你在大相国寺的涂鸦有反对国人发家致富之嫌,请配合我们去公安局里走一趟。”老先生气不打一处来,声嘶力竭地喊:我是说钱赚太多了容易学坏这有错吗?“发家致富”的提法根本就不靠谱,就是扯淡!
其中一个警察严肃说:“你为什么这样讲?”
老先生说:“所谓发家,就是比别人富有让别人看着羡慕嫉妒恨。哪个工厂盈利了,实际上就是多榨取着人民的剩余价值;只有不盈利或少盈利,广大人民才得了实惠。社会就是一个我帮你,你帮我,和谐的大家庭,谁也没有资格使劲地盘剥别人而使自己暴富!”
“你越说越离谱,痛痛快快地跟我上公安局!”
“我就不去!你打死我我也不去!”
……
“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嗯?”身旁的老伴儿不耐烦地埋怨道。
只见这老先生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我,怎么了?哪儿惹着你了吗……”
老伴儿扔过来一句;“你太愁人了你……”随即翻过身去悻悻躺下……
老先生瞅瞅周围的环境,才意识到方才是做了一场梦——因自己说了梦话打扰了老伴儿……
不过他也挺满足,不管怎么说也同四位古代大文人在一起挺体面地混了一段时间——权当滥竽充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