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泯恩仇(代序)
非馬
目前正在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的克林頓總統夫人希拉莉(Hillary),是一位頗有急智及幽默感的人。幾年前夏天的一個周末,一本剛出版的書說她曾透過靈媒(spirit medium),向死去的羅斯福總統夫人討教請益。這位當時的第一夫人馬上成了全國傳媒以及許多脫口秀取笑的對象。接下來的那個星期一,希拉莉必須出席一個在田納西州首府Nashville舉行的會議,發表演說。鴉雀無聲的聽眾,都在暗地裡為她捏一把汗,不知她將如何面對這尷尬的場面。 然後一個容光煥發的身影出現在台上。「這會議是一個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很好方式,」她輕快地說:「我同羅斯福夫人談過,她也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主意。」引起了台下的記者們及聽眾的哄堂大笑, 預期中的尷尬氣氛頓時煙消雲散。這種敢于自嘲的幽默能力,在中國似乎並不多見,特別是政治人物。
我本來以為自己知道幽默是什麼。但後來認真一想,覺得要對幽默下一個定義,還真的不太容易。我們平時說這個人很幽默,或這句話很幽默,大概是說它們很有趣,能引我們發笑。但看到一個滑稽的表情我們也會發笑;聽一個笑話也會發笑;讀一首打油詩也會發笑;甚至看到一個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只要摔得不重,有時候也能使我們忍不住發笑。到底幽默同這些逗笑的東西有什麼分別呢?
我認為幽默是一個人對自身或周圍的環境,經過清醒的思考與反省後,所得到的一種頓悟,或靈光一現。幽默是悠閒的產物。焦躁或急功近利產生不了幽默;嚴肅或自我感覺太好也產生不了幽默。只有當我們脫離我們本身,站在旁邊以第三者的身份冷眼旁觀,看陷在現實深坑裡掙扎的渺小的自己,由于自己的愚昧、自大或自私而越陷越深,而忍不住要伸出悲憫與同情的手的時候,卻仍不忘含著淚,用一把嘲笑或諷刺的刀,朝自己刺了過去。這亮閃著智慧的刀光,我想就是幽默。
中國偉大的詩人陶淵明的作品中常含有一種美妙的幽默。他的〈責子詩〉是其中相當有趣的一首: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幽默同諷刺之間最大的差別,我想是幽默比較偏重自嘲,而諷刺則是嘲笑别人。如果陶淵明這首詩寫的是鄰居的而不是自己的小孩,我們也許不會覺得它有太多的幽默。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好的諷刺詩,出發點應該是出于悲憫與同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而不是冷酷無情的幸災樂禍。
多年前台灣一個叫《布榖鳥》的兒童詩刊上有一個叫「給孩子們」的專欄,介紹世界各地的兒童詩。有一期我介紹了幾首中國古典詩人寫的充滿童趣的作品,卻是兜了一個圈子,從英文翻譯再反譯成中文的。其中有一首是宋代蘇東坡的作品。起初沒找到原文,也不知道題目。後來杭州一位讀者來信說這首詩的出處是《縱筆》
三首組詩中的第一首:
〈縱筆〉
(宋) 蘇軾
一個孤單病弱的老人 寂寂東坡一病翁
我在東堤上
築了個家。
我的鬍鬚,受霜漂 白鬚消散滿霜風
風梳
日漸稀落。
今早我的孩子 小兒誤喜朱顏在
驚喜地發現
我頰上又長出了玫瑰。
我微微笑了, 一笑哪知是酒紅
他不知道
我剛喝了點酒。
在我真正開始寫詩以前,我翻譯了將近一千首當代美國,加拿大,英國,拉丁美洲以及歐洲各國的現代詩,在台灣的《現代文學》和《笠》詩刊上發表。這些翻譯的詩裡面,便有許多我喜愛的幽默及諷刺詩。下面這首詩,題目叫〈羅米歐與茱麗葉〉,作者是生于1935年的美國詩人小說家李查•包提(Richard Brautigan),寫這對千古情人在今天社會裡可能遭遇到的尷尬處境:
要是你肯為我死
我便為你亡
而我們的墳墓
將如自動洗衣店裡
一塊兒洗衣服的
兩個情人。
如果你帶肥皂粉,
我就帶漂白劑。
新一代的情人們都比較現實,談情說愛得講條件,誰也別想佔誰的便宜.
下面是生于加拿大的詩人、小說家及作曲家冷諾•科亨(Leonard Cohen,1934--)寫的一首詩,題目叫做〈英雄詩〉:
要是我有個發光的頭
引人扭脖注目
在街車上;
而且我能舒展身軀
在明亮的水裡
同魚與水蛇競技;
要是我能焚毀我的羽毛
在太陽面前翱翔;
你想我會待在這房間裡,
唸詩給你聽,
還因你嘴巴微微一動
便猛做大頭夢?
題目及詩的開頭,都讓我們期待一個英雄人物的出現。沒想到這些都只是詩人為他的自嘲營造氣氛。當我們在笑聲中猛然想到,在這個把球員及歌星捧成英雄的時代裡,那些為人類的文化而努力的詩人以及其他的文化工作者,在社會上所處的邊緣地位時,我們的哈哈大笑也許會變成無奈的苦笑吧。
下面是美國詩人勃克 (Kenneth Burke,1897-1995)寫的〈巨頌〉(A Huge Tribute):
他很突出
這詩人
非常活躍。
產量驚人。
當他甩起來
老天爺他可是真甩---
你最好站遠點。
碩大?
莊重?
勻稱?
冷靜的自我肯定?
這傢伙都有了--
還有曲線。
我說的
是個馬屁股哪!
這詩的開頭,把一個突出、活潑、產量豐富的詩人,大大地讃頌了一番。當我們讀到他唰唰揮動,還以為是這位詩人在當眾朗誦、慷慨激昂地揮動著手臂呢。卻不料說了半天,原來是在說一個肥大勻稱的馬屁股同它那根長長的尾巴!真把那些不好好寫詩,卻整天搞活動出風頭的詩人們,給挖苦得夠瞧了。
又如下面這首〈裝義腿的黑傷兵〉(作者Ray Durem)寫的是從前美國南方的黑人的獨特經驗:
大夫,大夫,它很合適。
但你給我的腿使我心餒。
大夫,大夫,聽我請求:
替我換一條假腿。
我要回到喬治亞老家去。
這白腿會使白佬們皺眉。
大夫,大夫,聽我請求:
我要一條黑假腿。
連打仗受了傷裝一條假腿都得小心翼翼,以免冒犯白人,惹白人不高興。
就是這些詩引起了我寫幽默諷刺詩的興趣。我常覺得中國現代詩太過嚴肅正經,令人敬而遠之甚至望而生畏。生命裡當然該有嚴肅的時候,但整天緊繃著臉,也未免太累己累人了。因此除了一些令人笑不起來的天災人禍外,我都盡量在詩中加入適量的幽默感。一首成功的幽默詩,是讓人讀了從心底升起微笑,繼而大笑,終於忍不住迸出眼淚來。究竟這笑與淚是甜是苦,是酸是辣,只有讀者自己心裡明白。這樣的詩當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也發現幽默的分寸很難把握。一不小心,便成了插科打諢的打油詩,得不償失。
2016年3月19日寫於芝加哥
非马共出版了23本中英文诗集丶3本散文集及7本译诗集(包括《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丶法国诗人《裴外的诗》,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的《铁笼里的狮子》等)。另外他还编选了几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现代诗选。他的诗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并被收入台湾丶大陆丶英国及德国等地的教科书。曾任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会长。现居芝加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