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恩作品 精选散文
难忘恩师
文/李永恩(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大同初中)
学生作文,常常会写老师。而学生在作文以前,语文教师免不了的要做一番指导。我也是这样。
多少年了,每当指导学生写这类作文时,我本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起一个人,想起我初中时的英语老师——王兴丽,并给学生现场口头作文。
想起恩师,我就会想起三十五年前的事情。
我是1984年初中毕业的。那一年,经过了层层的选拔考试后,我以相对出色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然而在后来考中专时,终因高手云集,我以几分之差与“城市户口”失之交臂。那年头,全社会流行考中专。一旦考上,不但从此不花家里钱,而且毕业后的工作也不用发愁。考上中专,是当时多少家庭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那时我们家的劳力少,吃饭人口多,正上学的又多,所以上高中是不可能的。在兄弟六人当中,当时我学的最好,为了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为了让家里有一个吃“商品粮”的,父母决定让我再复读一年。其实,初三复读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有的学生为了考上中专复读两三年,复读六七年者也不是个例。一出校门就为人妻为人父的初中男女同学比较普遍。
命运有时真会和人开玩笑。大家都知道,现在考试英语与语文和数学的成绩一样,但1984年中考时英语的分值只按30分计算,而1985年的英语和语数一样要计100分。当班主任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同学们时,有些同学像泄了气的皮球,因为他们的英语太差。我的英语当时也差,但我好像蛮领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心里暗暗使劲:英语不行,咱就学呗。

那一年,教我们英语的王兴丽老师刚从学校毕业,她二十岁出头、和蔼、温柔、瘦削、个子不高,梳着一头留海。王老师上课很认真,很有耐心。因为很多同学对英语失去信心,王老师上课领读的声音虽然很大,可真正读的人,就是我们想学的几个。每次王老师提问,也就我们几个人回答。所好的是,那时的学生不捣蛋,自己学不好,却不去干扰课堂。因为时时没忘父母的期盼,所以上课我就特别专心——读课文我大声,发言我积极,作业我写的工整认真。
老老实实的说,我不算聪明。虽然我学习很认真,但成绩和有的同学比起来,总有差距。为了尽快赶上来,也为了给王老师争气,在没有谁要求我的情况下,我使起了暗劲——不光熟读初中所有的英语课文,而且我把六册英语课本上的作业重做一遍,每一个周,我都要写满满一大本,一到周六放学,我就悄悄把本子给王老师拿去,让她给我批改。每到第二个周的周一下午,王老师就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把已阅好的作业本取出来,当着我的面,把我做错的题给我重新讲一遍,一讲至少是一两个小时。现在回忆起来,我的那一本本作业,王老师从头到尾都仔细地批阅过,批阅那一本作业要花费多长时间,多影响老师的休息,而那时,一周休息的时间只有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的英语进步很快。85年中考结束成绩揭晓以后,我以英语成绩79分的绝对优势过了中考分数线,并在当年被录取。我的有些同学,虽然在个别科目的钻研上甚至是超过了老师,终因英语成绩太差而与成功失之交臂。我是当时我们本地初中建校六年来考上中专的第一位男生。现在,偶遇过去的初中同学,他们还津津乐道地提起,那种无与伦比的自豪现在还记得。
现在,我早已为人师为人父,从事教育不觉已达30余年之久。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我既为当年自己的勤奋而自豪,又为自己曾经甚至是到现在连一个问候都没给王老师而愧疚。说实话,王老师也许已把我给忘了,但我却一直没有忘记王老师。
怎样报答王老师的教育之恩呢?我想,我应向王老师那样,向王老师那样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以一颗宽广博大的胸怀亲近每一个学生,以“不是最好,只求更好”的心态来面对每天的工作。尽可能让一株株幼苗蓬勃的成长,尽可能让一枚枚蓓蕾灿烂的开放,尽可能的让一只只雏鹰飞向蓝天。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自己都到了知天命之年,王老师肯定已经退休了,不知王老师的身体可好?一切可如意?作为学生,我衷心祝愿她的晚年生活快乐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