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头诗说中华典籍(51——60)
作者:李文颖(遐风)
【作者简介】
李文颖,笔名遐风、遐风致远。中国散文网高级诗人。中国当代诗坛诗词名家。生于1950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历任企业集团领导人。曾任第一届中国优秀电影摄影奖和第二届中国优秀电视摄影奖评奖颁奖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曾任中国工人出版社改革开放丛书大连编委会副主编。主创理论专著《机会学》(王光英作序,周谷城、卢嘉锡、王照华题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著有47万字个人诗文专辑《遐风集》(中国新闻出版国际交流(集团)有限公司•读书文化出版社出版)。诗文作品屡被各书报刊物、网络媒体采用刊载,多有获奖。
51、藏头诗说中华典籍•拍案惊奇
拍案惊奇•意殊有属
拍魂涤魄墨凌波, 案雪窗萤走慧梭。
惊见骇闻规劝诫,奇情艳事悟婆娑。
意前笔后精雕刻,殊路云泥善揣摩。
有化有风凝小说,属词比事数嵯峨。
*《拍案惊奇》,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作者:明朝•凌梦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别号即空观主人。 “二拍”是模拟话本小说而创作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说部书如《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但都经过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所以“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绪言》里,作者自言“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文不足征,意殊有属。凡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52、藏头诗说中华典籍•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大醇小疵
儒生中举却疯魔,林囿嘲情笑谑波。
外传诙谐披万象,史鱼秉直诊千疴。
大含细入聊幽默,醇峻清灵讽舛和。
小借奇人为对照,疵醇辩证敏轩摩。
*《儒林外史》作者: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作者以写实主义描绘了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开创了以小说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的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
53、藏头诗说中华典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壮阔精巧
三龙争霸乱神州,国步艰危显巨酋。
演篡盟谋摇扇计,义奸智绝撼魂筹。
壮笺豪墨惊心泼,阔卷狂澜荡魄流。
精布恢弘场面浩,巧描人物特绸缪。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龙”即三国。
*“演篡盟谋”指演战、篡国、联盟三种谋略。
*“义奸智绝”即义绝(关羽)、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之三绝。
54、藏头诗说中华典籍•水浒传
水浒全传•替天行道
水泊梁山聚义行,浒中排座酹觞盟。
全身远害刚柔策,传记长酣侠烈情。
替解江山知向背,天昭善恶看阴晴。
行文跌宕人形象,道是忠诚却惑诚。
*《水浒传》(又名《水浒》、《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1296年-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合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55、说中华典籍•西游记
55、藏头诗说中华典籍•西游记
西游记•遍及全世界
西天求取一唐僧,游靠三徒大圣能。
记里承恩酬血汗,遍含惩戒秉奇恒。
及泉掘井心心念,全智降妖历历征。
世变饱经成正果,界通奇著万邦兴。
*《西游记》作者:明朝•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它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为庞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赢得了各种文化层。
56、藏头诗说中华典籍•红楼梦
红楼梦•小说最高峰
红尘幻境觉迷叹,楼阁洪荒寓大观。
梦醒真玄惊世界,小流浩瀚漾心澜。
说冥伏脉石头记,最奥回惶宝鉴坛。
高世不群怀梦阮,峰巅巨著最高端。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清代•曹雪芹(1715年—1763年)(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风月宝鉴》。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纪,《红楼梦》是中国最受重视的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内容又钜细靡遗,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问——红学。
57、藏头诗说中华典籍•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古今小说
喻今聆古论炎凉,世道沧桑悟未央。
明目达聪如灌顶,言情听脉是剜疮。
古来知鉴莹星斗,今且明查灿烛光。
小屈大伸真境界,说空谈幻酿琼浆。
*《喻世明言》,初刻本名为《古今小说》,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作者:明朝•冯梦龙(1574年一1646年),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等。《喻世明言》,是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话本集,全称《全像古今小说》。所收话本,多数为宋元旧作,少数为明人拟作。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选集之一,亦是后人研究"话本"小说的重要参考资料。
58、藏头诗说中华典籍•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性情之响
警愤开聪感梦砰,世缘泾渭看分明。
通微融会情灵义,言简涵丰鉴判诚。
性道宽宏禅万象,情怀高邈悟千生。
之藏邺架三言厚, 响玉书音百代鸣。
*《警世通言》,作者:明朝•冯梦龙(1574年一1646年),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等。《警世通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以及稍后完成的《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59、藏头诗说中华典籍•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习而不厌
醒聩震聋熔话本,世间何判伪和真,
恒辉久伴酬澄澈,言蕴长陪馈朴淳。
习静离嚣常展读,而居枕善总聆津。
不移济世犹龙撰,厌诡求淳教诲臻,
*《醒世恒言》,作者:明朝•冯梦龙(1574年一1646年),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等。《醒世恒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60藏头诗说中华典籍•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征诸实在
老骥嘶风走铁英, 残民害理看分明。
游心骇耳嘲残局,记见惊魂谴晚清。
征喻毫锋穿纸背,诸凡世态挞奸行。
实遨跌宕云抟处,在涅求清悟众生。
*《老残游记》作者:晚清•刘鹗(1857年—1909年),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 《老残游记》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中外各国欣赏和研究者对这部体现了作者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和深妙哲理意味,并在艺术上又有创新的近代小说表现了巨大的热情。
*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
* 铁英,书中主人公,即老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