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506年,吴军攻破楚都郢,楚昭王与随从弃都避难,流落到湘赣边陲的楚山村,为躲避吴兵追捕,昭王退马屯兵在梓木岭。其时,勤劳淳朴的楚山村民感怀帝王的艰辛,常绕过搜捕的吴兵从小路给昭王送饭菜,昭王才得以在山上支撑数十天,后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请来救援,昭王才得以收集散兵,合楚秦之兵击退入侵的吴军,成为一位中兴之王。


《孔子家语》卷八十八记载了昭王来到赣湘湘边陲的事件,历史上更很多文人墨客亲临楚山村登临楚王台以追忆那段历史,韩愈曾于元和十四年谒楚王台,并写下《楚昭王庙》:“邱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祀昭王。”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多次登临楚王台,亦有写《萍实里》:
楚地童谣以兆祥,果然所得属昭王。
若非精鉴逢尼父,安得佳名冠此乡。


昭王虽去,但是火耕而水耨,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的楚山村一直流传着做下饭菜的习俗。人们取田畈果蔬,采山中野菜,汲溶洞清泉,以传统的陶坛腌制菜蔬,烹炒时不添加过多调料,尽量保留食材本真的味道,做出来的下饭菜油而不腻,色泽鲜艳,口味醇和,香辣适中。村人带饭菜下农田;学生带饭菜走读;或是外出求学工作的学子每每离乡,家人都提前炒制好几大罐下饭菜放在旅行箱里,酸中带辣的下饭菜,不但挟带了家人的牵挂与不舍,更随身携带去家乡的味道。


为了能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独特的江南菜肴,生长生活在楚山村的散文作家曾宪林联合国家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潘志刚及陶柳三人,在楚王台下创立了上栗陌盐时光食品厂,经历两年的整理与研发,推出了陌盐时光下饭菜系列,用纯手工打造开胃酸豆角、开胃榨菜、老坛酸菜、茶油萝卜干,香辣贡菜,红油笋、风味剁椒,刀豆剁椒,紫苏剁椒等一系列时蔬产品,所有产品均不使用防腐剂,确保送到客户手中的产品更加绿色健康。


中国烹饪大师
中国湘菜大师
湖南长沙陌盐时光食品厂创始人之一兼技术总监
湖南蒸舟道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高级技师
中国烹饪协会会员
中华优秀厨师
国际饭店烹饪协会湖南执行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