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29
文/三木秉凤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筑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大融合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问题是“以谁为主以谁为辅”呢?这将在东西方文化软实力同台竟技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决出胜负,但我对东方文化统领世界抱有必胜的信心,这是东方的包容性与同化性决定的,我对西方文化沦为东方文化的附庸并最终被东方文化所汉化,同样抱有信心,这是西方文化自身所固有的分裂性和利益性决定的。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不是我本人的妄大臆断,让我们再回到东西方文化的源头去追根问祖,共同走向两种文化的深海区。

西方文化的源头不是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而是来自西亚的闪米特人。
闪米特人生活在五千年前的地中海东南的沿岸地域,是一个来源自闪米特宗教经书《圣经》中对诺亚的儿子闪姆的形容词,人们将这些种族的后人统称为闪米特人。闪米特人的概念来自古希伯来人在《圣经》中对各种族群来由的记载,凡文化与语言上跟他们接近的种族即被认为是闪姆的子孙。反之,希伯来人的敌人经常被他们认为是“含”的后代。
在创世记载中,闪姆的儿子是埃兰人、亚述人、亚法撒人、路德与亚兰人(亚拉姆),即亚述人、迦勒底人(新巴比伦)、塞巴人、希伯来人与阿拉姆人共同的祖先,他们的语言有着紧密的关系,都被纳入闪语族中。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古巴比伦的语言同样为闪族语,但在《圣经》中被认为是敌人“含”的后代,这可能是圣经记录人的偏见所致或受希伯来文化的冲击。闪姆在《圣经》中同样被认为是埃兰人的祖先,而埃兰语并非闪语族的一支。
一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游牧畜牧为生,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最早来源于阿拉伯半岛。约在公元前五千年,因气候剧变,他们开始向东北迁移,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但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闪米特人按照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历史学家的分类法,此支被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一是西北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又有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第二支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 公元前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闪族人最年轻的一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 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第三支——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 ,今埃塞俄比亚也是闪米特各族祖先的落脚地,马赫里人等就属这支。

从这些记述来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也言之成理,“现在两种生存着的民族,一种是阿拉伯人,另一种是犹太人,阿拉伯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仍保存着闪族人的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造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犹太人),创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阿拉伯人),他们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闪米特宗教上的“闪米特”指与闪米特语言有关的宗教,所以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经常被后人引为“闪米特宗教”,虽然现在的人们多用“亚伯拉罕诸教”来形容代替闪米特宗教。一个真正全面的“闪米特宗教”包括在阿伯拉罕诸教兴起前在西亚流行的一些多神论宗教和一神论宗教,准确地说,亚伯拉罕诸教为“闪米特一神诸教”的后继,属闪米特诸教的分支,随着西亚的多神论宗教逐渐消失,后人常常直接将“亚伯拉罕诸教”称为“闪米特宗教”。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