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崔光全 梁俊青)讯:杨健,桐柏县民兵训练基地主任,现任平氏镇大堰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扶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人员掉队”,本着这一目标,杨健和村“两委”一起,深入了解村情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始终将扶贫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贫困户主观脱贫意愿,真正将“输血”变为“造血”,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精准又细致,久久方见真功
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必须像描工笔画般精准细致、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效。“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杨建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扶贫工作,真正走进贫困户的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他们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贫困户张振亮一度因夫妻二人患病,家庭贫困,儿子长年在外不与他们联系,而丧失生活信心。杨健多次入户宣讲落实政策,为其申请了危房改造,办理了慢性病门诊报销和大病救助,让他们减轻了生活压力。妻子病情减轻后,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增加,儿子也给家里寄来生活费,他们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2018年实现脱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
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扶贫的底线,更是消除贫困的有力保障。自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以来,杨健认真落实全程资助扶贫政策,及时了解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同时,他还大力开展扶贫帮困结对活动,针对贫困户落实上学难问题,不但积极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还与单位领导沟通,连续4年组织基地人员捐款15000余元,对贫困家庭初、高中段学生12人进行了资助,有效防止了因学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2018年,他本人资助的贫困学生张铮以605分的高分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真正通过教育扶贫,提升贫困子女自我发展的精神动力。
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
扶贫实践证明,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只有一技在手,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才有底气,才能帮助贫困户实现以“智”脱贫。杨健在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中,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培训,坚持因人而异、按需配菜。在开展培训前深入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80余人次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免费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建立和完善劳务对接机制,对有劳务意愿和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详细统计,做好劳动就业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真正使就业扶贫见到实效。贫困户张振华的儿子张良就是参加了厨师培训,获得厨师证书后,每月务工收入达到了6000余元。
典型带动、示范引领
结合乡镇开展的“五星共创”和“脱贫标兵”评选表彰为抓手,积极推荐上报脱贫致富典型,引导更多的贫困居民向身边的脱贫典型、致富能手看齐。2018年上半年,大堰张村共有6名带贫标兵、脱贫标兵、创业标兵等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彰。贫困户耿万强有种植蔬菜的技术,苦于没有资金,杨健积极协调,率先对该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从农商行贷款5万元,发展了30余亩的大葱和生姜种植,年收入20余万元,于2017年顺利脱贫。耿万强也并作为致富典型,受到了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