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字左边是一个反犬旁,右边是一个犬字,他们都表示“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为什么在狱字里面放了有两条狗呢?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有请北京大学的孙玉文教授为我们解答“狱”字。

我们说到“狱”,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监狱”、“牢狱”,但是最初这个字的含义跟今天是不一样的。《左传·庄公十年》有一段文字,这也就是很多古文选本所选的名篇《曹刿论战》,其中讲到: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就向庄公询问参战的基本条件。

鲁庄公回答曹刿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思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都调查清楚,但我一定要亲力亲为,尽心处理。这句话当中的“狱”字就是指官司,案件。其实在先秦文献中,“狱”的基本意思就是诉讼。
“狱”的繁体字是,是这样写的,这个字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一个是“言”字,两旁各写了一个“犬”字。

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它表现的就是“诉讼,案件”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看一看《说文》的解释,《说文》说:“獄,确也。从㹜,从言。二犬,所以守也。”

“獄”从言容易理解,因为诉讼是有言语交锋的。为什么从犬呢?因为犬具有守卫的功能。两条狗守在诉讼双方的旁边,震慑他们,让他们说真话。

说完了字形,我们再来对许慎关于“狱”的字义的解释做进一步的分析。这就要懂得声训这个术语了。所谓声训,是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这是古人追溯一个词的得名的来源的一种办法。

在先秦两汉古音当中,这个“獄”字和“确”字的读音是相近的。许慎的意思就是说,就是这个官司案件的这个“獄”是精确的“确”生出来的一个字。他的说法很有道理,“确”是“坚实”的意思,那么断案子要将诉讼的案件搞明白,做到精确不移,所以将“确”读音稍微改变一下,就生出“獄”这个字。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狱和讼两个字的含义是非常接近的,但是先秦时期它们的含义其实也是有区别的。我们来看一看“讼”字。

“讼”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它用“言”来作形旁这个比较好懂,因为诉讼是需要双方有言语交锋的。“公”和“讼”的古音是相近的,所以用“公”作声旁。

先秦的“獄”和“讼”意思差不多,但是分别起来,“讼”是指需要查证落实的财务纠纷案件,是小的案件;“獄”是需要定罪的案件,是大案。
大概财物纠纷是一般的官司,但也需要公正执法。古人在审理案件之前还要放象征正直的那个“矢”,也就是箭,反映了这种心理,所以就由这个公正的“公”这个字把读音稍微改变一下,就生出了诉讼的“讼”字来表示它。而告对方犯罪的案件,是大案,尤其需要弄个水落石出,以免出现有冤假错案,所以就由精确的“确”字把读音改变一下,就生出来“狱”字,来表示它。
那么“狱”是怎么样发展成今天“监狱”的含义的?
《诗经》当中,“獄”就已经有了“监狱”的意思。

《诗经·小雅·小宛》有这样的话:“哀我填寡,宜岸宜獄。”其中的“獄”应该指监狱。到了汉代,“獄”由“狱讼,官司”引申出“监狱,牢狱”的意思就很常见了。拿今天语言学的观点来说,这叫词义转移。

例如唐朝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当中它作了注释,说到了监狱出现的时代和相关的细节:“皋陶造獄,谓此也。既囚证,未定獄,事未决,系之于圆土,亦为獄。”这里的“圆土”就是监狱,监狱是用土筑成的环形的房屋,所以叫“圆土”,也就是汉代的“狱”。按照这个说法,皋陶开始设置监狱,监狱是拘禁疑犯、核实案情的,所以就由这个“狱”它的“诉讼,官司”的意思发展出“监狱”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