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成故乡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金成道

我的老家成故乡,
七十年前的故乡,
是灾民逃难向往的地方,
环境优美,大山上古木苍苍。
那时的故乡,
有大片土地池塘,
还有漫山遍野的芬芳。
站在红旗岭上,
九天仙寓翘首遥望,
留山上长满了天师葛洪的遐想,
金鸡窠伫立着郑天官明朝尚书的脊梁。
云尖犁云郁郁,豆腐西施飘香,
秋浦河缓缓向东流淌,
诉说着孔阁老首辅昔日的辉煌。

我的老家成故乡,
五十年前的故乡,
春天可闻郁郁葱葱的茶叶和油菜花香。
夏天可看片片的稻谷金黄,
秋天可赏炊烟袅袅伴着美丽的夕阳,
冬天可以捉鸟打雪仗,
幸福的微笑在脸上不断绽放,
大人的皱纹略显辛苦沧桑。

我的老家成故乡,
三十年前的故乡,
依然是古朴模样,
改革的红利开始慢慢往里疯长。
乡野渐渐有了小洋房,
山村孩子读书,奔向海外天堂。
与外界沟通,电话成了新花样,
外出打工,成了发家致富最关键的选项。

我的老家成故乡,
十年前的故乡,
进城务工的农民开始在城市买房,
辛劳幸福的汗水洒满肩膀。
曾经的土墙瓦屋换成了三层的楼房,
村村通工程把道路伸向远方,
小车疾驰,山村不再苍凉。

如今的故乡,
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第二故乡,
这里的美好生态,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
古老的皖南山区——葛公——开始走向诗和远方。
2019年5月4日
备注:
1、葛公:
指葛公镇,隶属安徽省东至县,因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而得名。
2、天师葛洪、留山、九天仙寓
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葛公留山炼丹,在山上留下葛仙庙、观音阁、清和庵、炼丹池、鹿迹石等古迹。晚年葛洪旅住葛公九天仙寓(又名仙寓山),得道升仙,被誉为大仙、天师,系玉皇大帝殿前五大臣之一。
3、红旗岭 :
位于池州与黄山交界处,系葛公境内最高峰,山势高峻,气势雄伟,系皖南境内第二高峰,仅次于黄山莲花峰。
4、金鸡窠、郑天官
传说有金鸡定居,“金鸡开屏”则有名人出现。明代曾出现“金鸡开屏”盛景,葛公涌现出明代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阁老、首辅孔贞运,明代吏部尚书郑三俊和抗倭名将檀武臣等历史名人。
5、 “云尖”“犁云”
指葛公特产“仙寓神剑”“同春云尖”“兰潭犁云”等“东至云尖”系列有机茶,多年被推荐为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政协礼堂的招待礼品茶,曾获省级茶叶评比优质奖,是安徽省名优产品。古时东至茶叶又名徽道茶,其中“千两朱兰茶”明朝时就外销西欧上流社会,被马克思誉为“上等货”。清光绪年间,黟县余干臣在尧渡街设立茶庄,以葛公茶叶为毛坯创制了“祁门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6、豆腐西施
葛公豆腐传说系葛洪发明,因色泽白嫩、香糯可口、绵软悠长,被清乾隆皇帝戏称“青花白玉板,红嘴绿莺歌”(用青花瓷盘装着的辣椒炒豆腐,吃起来香糯可口、绵软悠长,心中有一股暖意,好像听到黄莺在绿意葱郁的森林中歌唱),因此得名“豆腐西施”,系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7、孔阁老
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崇祯帝首辅,葛公镇人。
附:作者简介
金成道,笔名幽幽兰草心,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城市头条”认证编辑,“小说阅读网”签约作家,安徽青年报特约记者,《语文教学与研究》特约撰稿人。2015年入选《博文.诗意的红烛.安徽教师散文百家》(第三辑)。著有200多万字网络小说《护花总裁》《剽悍特种兵麻辣妞》《铁血总裁俏佳人》《南海大决战》等。
2017年9月19日,84万字章回体长篇小说《荡倭风云》在安徽省版权局登记版权,《荡倭风云》(未出版)成为建国以来安徽省最长的单部独著长篇小说。建有个人网站“大渡口中学金成道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