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县城管局驻月河镇月河村第一书记王海扶贫纪实
中国发展网讯(崔光全 王坦荡)“看到王书记来我们村这么尽心的干,让大家也有了干事创业的动力。”桐柏县月河镇月河村彭姓村民如是说。 在桐柏县城的东南端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叫月河村的地方,全村670户,2390人,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亩,村民以农耕、种菜为主,村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2017年11月,王海同志受组织选派到月河镇月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复杂心情,来到了月河村,期待发挥自己的所长为月河村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忐忑是因为毫无农村工作经验,担心能否完全胜任这项工作。
一年多来,王海与村脱贫攻坚责任组成员一起入户宣讲扶贫政策,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回到村部连夜梳理汇总,与责任组一起商讨解决问题办法。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内心非常充实。任职以来,他始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户的脱贫摘帽,作为自己的最大使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桐柏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漫漫扶贫路,需的是坚持,凭的是一腔为村民群众无怨无悔的真心付出。
在扶贫工作中,对待群众要用真情,争做农户的贴心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做事勤快,努力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百姓的困难和反映的问题,能吃得了苦,牢固树立在村里工作就是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理念。 王海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年多来,通过月河村脱贫攻坚全体责任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月河村的脱贫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民生有所改善,贫困群众有了多重稳定增收渠道,逐步形成了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局面,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扶贫先扶志”,在工作中,王海从抓党建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彻底提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其中,新修建设了4千米主干道一条,建成1500㎡村级综合文化广场一处,标准卫生室一处,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站两座、排水渠清淤1500米。成立了村级卫生公益岗保洁员队伍,对全村容貌、道路、生活垃圾等进行全天侯保洁,每星期定期组织村两委、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帮助贫困户整治卫生,对22户户容户貌差的贫困户家庭进行了改院、改厨、改地坪、改门、修缮房屋和添置生活必需品,极大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扶贫政策教育、培训,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各类思想培训及恳谈会10余次,协助12人办理了门诊慢性症卡,对34户困难群众全部进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落实了20名贫困学生的教育补助,对全村14户住危房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修缮加固。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产业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拔除贫根。“村集体经济的薄弱,根在没有产业。”这是王海在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为此,王海始终把引项目、强产业,作为村庄脱贫摘帽的治本之策。利用援建资金组建了同心超市,大大激发贫困群众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
引进了新生原蔬菜种植合作社,流转月河村优质土地125亩,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让贫困户在其中务工,示范带动贫困户自己经营增加收入。另外,安排15人在县城、镇内务工,联系8人到省外就业,安排公益岗保洁员10人,河道管理员2人,农业保险员2人,巡河员1人,对26人进行了各类短期实用技术培训,1人进行了驾驶员培训,均已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村民群众反映的大大小小的事都在我们每一个扶贫干部的眼里、心里,村里群众的家庭构成、健康状况、生活来源等情况我们都能如数家珍,不论大事小情,家长里短,村民都乐意拿出来与我们分享。
时间久了,他们把我们看成这个村的一员,我们也像村民一样深深地融入了月河这片土地。慢慢的,我也领悟出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深刻内涵。 “用心干,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认真干,就能把事情干好。
服务精准扶贫,路径不能有偏差,思路要不断深化,不脱贫就不撤离。”王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月河村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切实发挥了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