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多彩贵州(四)
———二十四道拐
早晨8点半,从黄果树镇出发,赶往二十四道拐风景区。
阴天多雾,车在崇山峻岭间穿行,窗外白雾茫茫,山头隐藏不见,只有近处的树木依稀可辨,能见度大约100米左右。车缓慢的向前行驶,大家都沉吟不语,情绪有些低落,因为小周领队说:像这样的天气是观不到二十四拐的全貌的。
由《二十四道拐》电视剧,知道了二十四道拐这条路,今天由这条路来到了晴隆县,又清楚了二十四道拐不但是条路,原来还是一个地名。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居然走了将近两个半小时,到达了晴隆县城我们走下车来,抬头观望,老天给了我们个意外的惊喜:这时,晴空万里,山脉河流尽收眼里,只有远处山头上还漂着曼纱一样的白云。
小周领队说:我们先到24拐公路上吧,那里如果能看到对面山顶,我们就可以观赏到它的全貌了,然后再买票进入风景区。
于是驱车来到24拐的上端。这条路封着,不让车辆通行,小周领队说,以前是准许行车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精神高涨,我们步行进入了24拐。路为砂砾路面,高低不平,沿着公路往下行走了一段,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壮士们保卫公路的艰难困苦。
走在这条凸凹不平的公路上,耳边似曾响起那隆隆的炮火之声,这条载入史册的抗战公路,对中国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经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24拐成中缅印战区交通咽喉。多少英烈,在我们脚下的这条公路上洒尽热血,殊死搏斗,如今走在上面,心里满是敬佩。这条用生命保卫下来的公路,也是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见证。电视剧巜二十四道拐》就再现了当年的情景,推荐大家可以观看一下。
走在路上,看不到公路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需到对面山上的观景台上,才能看到公路的全景。望对面山顶,清晰可见,于是行车到晴隆县旁的游客服务中心买了60元的观赏票,20元的电瓶观光车票,向山上奔去。同车有一对夫妻,他们是前一天来到这里,由于雾大,留宿一夜,今天又再次上山。
车盘山而上,七弯八拐行15分钟左右,我们来到24拐对面山上。站在晴隆山的观景台上,观望对面二十四拐公路,它是一条"之"字形大弯路,从山脚到山顶,沿着陡坡,顺山势而建,蜿蜓盘旋。从山脚到山顶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60米,全程4公里。这条公路的意义己经远远的超过了它的观赏价值,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它是一条神圣的公路。






二十四道拐公路旁的烈士陵园。



午饭是在晴隆古镇吃的,吃到了我们自己在24拐公路边採的地木耳炒鸡蛋。
饭后,我们参观了晴隆古镇,这里也是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拍摄基地。小镇内有黔西南抗战纪念馆,在这里我们详细了解二十四拐的来龙去脉,很多为之奋斗的先烈们的光辉事迹。














这张照片是:1945年3月26日,美国通信兵164照相连随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从重庆去昆明途经晴隆时,拍摄的24道拐盘山公路上,汽车艰难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照片。
望着这些珍贵的资料,我不仅想起三年前我到云南旅行至腾冲县,在腾冲参观了中国远征军的陵园,园内有一座高高的山坡,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一米高,八十公分宽的墓碑,这些都是为抗日献身的远征军战士的墓碑,碑文只是一个名字,还有些无名碑,还有些是在文改中被家人用刀刮掉名字的墓碑(因那时怕受到政治的冲击),令人震撼。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顽强、残酷,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6.7万人,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因此,中国人永远也不要忘记,国民党为了抗战也是做了不朽的贡献的。
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人们永远牢记你,你在抗击日寇的历史上,永远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者:李便竹
2019.3.19日于二十四道拐

作者简介:李便竹,网名竹,中学退休教师,喜欢读书,偶写小文,崇尚自然,热爱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