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安塞腰鼓的雄壮,有力与奔放,赞美了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热爱生活的百姓。应该说,排比等修辞的使用也极有力地为安塞腰鼓的文字表达找到了最好的方式,让读者从文字里极大地感受了这种民间艺术的魅力。
实际上,排比这种修辞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并学习过,而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应该说,学生们还是很少运用的。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后面就专门安排了仿写写作练习。那么,如何仿写呢?
仿写,就是运用原来的句式,从结构和用词上接近或相仿于提供的例句。《安塞腰鼓》一文,不下十处排比,包括排比当中套着排比(如三个“愈捶愈烈”构成的排比句中,最后一个句子就是如此——“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我们要求学生仿写,不妨降低难度,要求对某个人或者事物,只要从至少三个方面,三个角度进行刻画展示即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认识来写。当然,对于基础差的做老师的也可以予以提示。比如,设想过年时,家里人忙忙碌碌的情景,妈妈在干什么,爸爸在干什么,哥哥姐姐或自己,弟弟妹妹在干什么。同样,平时班级进行大扫除时,擦窗子的是什么表现,扫地的同学,拖地的同学,提水倒水的同学各自又是什么表现。或者,同样一个人或者什么事物,都有哪些不同方面的表现。经过课堂讲解和提示,学生在之后进行即时练习,自己也查看了一下,将部分运用排比修辞写得好的展示如下,供老师课堂运用和学生们学习仿效。
八三班廖宇泽:今年的拔河比赛可是精彩十足,可圈可点,有强有弱。看,绳子两边互不相让,气势如虹;听,同学们的加油声响彻云霄,如同古钟般雄浑;说,大家互相议论,如麻雀版叽叽喳喳,热闹十足。
八三班魏小丹:听,这是什么声音,却在记忆中有些模糊。它,像歌曲一样,哼唱着;像文章一样,朗诵着;像暴雨一样,狂吼着。它的气势无人能挡。这,就是有趣的戏剧。
八二班李雪瑞:一颗颗烟花像无数明亮的星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它的烟花,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
八三班王鹏:看,千家万户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亲戚邻居走街串巷,爆竹声中岁岁年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八三班李娟:几排打旗的儿童过后是一群光彩艳丽的秧歌女。精心打扮过的妇女,穿着光彩艳丽的服饰,如同出水芙蓉般轻柔的摆着队列;又如同欲飞的彩蝶,宽大的绣着花边的的袖子和裤腿,甩得让人头晕眼花又不失迷幻;又如同丁香花似的整齐划一又不显得呆板,多么有活力啊!每位秧歌女脸上带着笑容,似乎在迎接感恩新年带来的恩赐。
八三班李世浩:上课是你每天的任务,数学课上,是知识的探索;语文课上,是视野的开拓;物理课上,是对科学的渴望;政治课上,是对法律的认识。
自己还尝试在七年级少数学生当中有意识地练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七一班代少鹏:过春节的时候,我们要贴对联,放鞭炮,领压岁钱;过端午的时候,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赏月,吃月饼。这种习俗到现在还一直流传着。
七三班王熙雨:在我困难的时候,你帮助我;在我难过的时候,你安慰我;在我气馁的时候,你鼓励我。
七四班郭佳琦:春天的雨,柔软而又纤细;夏天的雨,刚强又有爆发力;秋天的雨,凉爽而又清新;冬天的雨,寒冷而又刺骨。
如果说,在平时的作文或日记、随笔小练习当中常常有意识的来运用排比的修辞,一定会使个人的文字在感觉上读来大有变化,感觉非同寻常,更能充实丰富写作的内容,让个人的写作辞藻飞扬,届时绝对会取悦于阅卷老师的青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