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春联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演化,千年风光。集乾坤之大雅,调平仄之阴阳;门楣横批,柱椽贴双,抒情显志,各有其臧。
改革开放,物质横流。时序演绎,许多传统,已渐淡凉。啖钱财兮美味,视传统兮草霜。哀左邻右舍,过节不见桃符,开门无声炮响。痛亲朋好友,过年不值灯火,只有歌厅麻将。

呜呼!十八大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怅惘。文化复兴,掷地铿锵;民族自信,凌空响亮。重拾文化之根,再塑精神之粮。天下大同,文化必彰。故题诗曰:
迎春节写意
己亥欲来伸手迎,金猪拜我把年耕。
红联庆岁抒春意,白酒邀杯暖友情。
鞭炮磕门千户宴,窗花舔纸万家灯。
油盐柴米姜葱蒜,跳闹锅中煮太平。

正文:
接学校通知,元月30日,自愿到永和乡场,参加“志愿者送春联下乡”活动。
一个电话,一夜匆忙。备春联,检平仄,断阴阳。熬瘦了时间,育肥了纸张。一副副的春联,怀孕在我的手机上。
驾车出门,天已大亮,王家干馏,厚待纤肠。拉一束长烟,碾一路风尘,出凤冈,过石径,穿鱼塘,小憩中学,与同事张勇一道,走进永和乡场。
九时许,横标一挂,长桌几张,方家领导,携墨登场。只见他们笔走龙蛇,纸洒芬芳。可惜我学书不及二月,写字未成千行,英雄气短,马瘦毛长。自是不敢提笔,显得忐忑异常。

中午,街上人流涌动,摊前你争我抢。细雨不灭热情,久侯不丢希望。我禁不住一个老乡的请求,带着赴死之心,拿出燕赵之气,奋然提笔,写下了人生的第一份轻狂。
老乡连声称赞,顿时信心大涨,如一夜秋水,山洪盖塘。心中暗想:复兴中华文化,承羞我一老张,值也!
于是不再被声名所累,提笔行书,画猪成象,一共写了十多幅,拙笔也不敢偷斤短两。
下午三时,人影稀疏,而纸墨已尽,虽不时有老乡询问,而只好停笔收场。有感于事,提笔成记。题诗曰:
入乡场写春联活动
天蓬迎岁贺新春,几处相邀赶路频。
题笔学书无二月,临场展艺有千斤。
拈联既许成知己;填墨何须敬雅神。
豪气盈胸纤管动,祺言入对送乡邻。

后记:
春节习俗,常虑遗忘。题联剪纸,备礼蒸香;开门纳财,敬茶祭亡;守更灯火,交岁炮仗。······历历数来,还有多少遗忘?
而今后辈,效法西方。倾心圣诞,超过端阳;办个婚礼,走进教堂。记得伊甸园,忘却女娲娘!记得西方情人节,不思织女与牛郎······呜呼!文化之被侵蚀,是何等的猖狂!

幸伟人警醒,十八大上振耳发馈,文化习俗还我东方!我辈同仁,责无旁贷,擎旗高扬······题诗曰:
临春写联有感
年关将近撰桃符,笔走龙蛇把意抒。
欲染家门春一色,先描百姓彩千幅。
人单但尽凌云志,墨涩难施静月图。
愿我复兴文化业,齐心迈步向通途。

作者简介:弓长十八,原名张灿伟,男,50岁,仡佬族,大学文化,中学教师,贵州省凤冈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遵义市凤冈县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凤冈诗联》副主编。著有校本教材《永中诗韵》,个人诗集《清流集》等。

注:部分图片选自百度网络,部分来自永和镇宣传图,最后一张由好儿女士提供。

谢谢你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