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为反映今年环保问题的小小说,根据真人真事加工编写)
团社回来了,是从福建那边打工回来的。
我问一天能投多钱,他说260,除去花销,能落220。我心里有些羡慕。我还问了他去是干什么,他说咱这些人是绑钢筋的。听说话口气是这边也有些本地人去了。
几个月前,团社在无奈下不得不踏上去外地打工的路途。只因为自己好端端的收废品生意不能做了。至于要问为什么,那就俩字:环保。还要问为什么,连他现在也不明白,你说其它行业门类搞环保说它是污染环境,那他理解,他同意,他双手赞成支持,可自己干的这行当明显将废旧物资收集起来是废物再利用,怎么能说是环境污染呢,这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呀!可惜人家不说这个,就是要将废品站里的东西限三天时间全部搬走。
我的老娘哎,咋成这样了。
团社虽然不解归不解,不满也确实一百个不满,但还是按人家说的做了。记得当时连夜晚就收拾,灯火通明。累得自己和妻腰酸背痛,连饭也不想吃了。毕竟,这是他和妻子俩辛辛苦苦走东家串西家收回来的,压着许多本呢!你若再犹豫观望那只有自个打掉牙往肚里咽了。他也是听说过,就是在那最近几天,周围有好几个木器厂也关了。厂主把几万十几万的机器血本贱卖了,而这才亏得要死,据说那个岗上木器厂的厂主就亲口对人说他自个想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相比他们,团社觉得自个还有点狗屎运。
且说将这些猫脐狗带(方言,乱七八糟)的废品该卖的卖,该转走的转走后,废品站里空荡荡的,就像把某个人的内脏给掏空了。
那些天,团社魂不守舍,又四下打探消息,看看风声紧不紧,还能不能收。毕竟,像他们这些收废品的,都沿路边住,出入方便,运送废品更方便,尤其是每回叫来的大车装得如山一样,你说距离路边远,那晴天好说,那长时间下雨的话大车能进来出去吗?所以,把废品站放路边是最正确的选择。
可当初的优点此刻又成了不足。正因在路边,让那一些官老爷看了说扎眼,说白了就是不好看。团社对这一点后来也是和同行以及村里人还有个别村干部都谈过,说污染环境也就是个说法而已,反正看你这儿不顺眼,看你这儿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官位(听说上面的上面查得严,如果有什么闪失就会降罪免职,这也是他听别人说的)就无条件地搬走。自己也是知道的,同村银才弄的木器厂把电绞断了,还让把那些木头都搬远,这是他心里清楚的。人家那还在路里边,相比较自己在路边并没有说啥影响不影响市容的。但是他听人家说了,说这木器厂有粉尘污染。乖乖,有没有污染老天爷知道,可你跟人家能讲什么理。反正,说你不好就是不好,这些狗东西总能给你寻些不是。
再说这一阶段,废品收购完全停止。团社和妻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像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后来,打探到西面有个地方不属这边管辖,依然还在收着废品,于是团社便白天下半天偷偷地转乡转村收,等到快黑了不管收没收一车就开过去卖掉。
要知这些日子他还是战战惊惊的,生怕万一被逮住了那就惨了。用关中方言讲,跟做贼一样。万一抓住那上面非得给你做个娃样子(方言,做个反面典型)不可。
这样收购下去也真叫人闹心,可风声依然没有完全松下的迹象。眼看后面还有三四个月过年,这么下去还不抵人家在外面打工,整里整哉(指不受麻烦不闹心)的,哪里像他今天这样这么收的。思来想去,还是让妻子留下,因为还有个小家伙上小学要看管呢!自己就横下心,再丢不下家和这干了好些年的行当又有啥办法呢。无奈之下,团社还是出去打工了。
这不,马上过年了,团社回来了。这次回来,听说又可以收了,他就又重操旧业了。这不,他又收了满满一车回来了。对不起,把你咧远(站远),看别把你污染了,团社边开边想对那些人样狗样的家伙说一下,可这些,只有他自己对自己说了。
一一胡整!
(扫描二维码,查看作者更多作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