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钊
通讯员 毛立功 宋超喜 杨琳琳文图

近日,中部战区某旅举办第二届“利箭标兵”颁奖典礼,39名在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部队官兵获得“利箭标兵”光荣称号;来自河南省新蔡县孙召镇袁庙村的四级军士长袁辉获此殊荣,袁辉的妻子范美香眼含热泪牵着2岁多的儿子上台,亲手为丈夫佩戴“利箭标兵”勋章。

军营立志当尖兵
袁辉,现任某部高炮技师,他2003年入伍,先后6次被评为“优秀士官”。改革转岗后,袁辉经常加班加点学习,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新装备维修技能。
在2018年实弹战术演习期间,作为业务骨干,袁辉承担着两个营共18门火炮的维修任务。由于白天演习任务重、时间紧,袁辉只能利用夜晚队伍整休时对每门火炮做维修保养,加班加点是常态,不出差错是担当。面对实弹射击任务重、维修难度大的复杂情况,袁辉从不叫苦叫累。
演习期间,有一门火炮出现了发射故障,袁辉接到任务后,马上疏散战友,独自爬上高炮,立即进行检查。在确定是由于操作原因炮弹变形产生卡弹故障后,袁辉赤手空拳、小心翼翼地将已变形的炮弹成功取出,并立即采取了处置措施。在场的战友无不为他捏了一把汗。要知道,万一变形的炮弹突然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袁辉用他的认真与专业,成功排除了一次次故障,圆满保证了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妻儿面前显柔情
参军17年来,袁辉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
袁辉与妻子范美香在2012年经人介绍喜结良缘。结婚4年,夫妻俩一共见过3次面。2016年,袁辉与范美香爱情的结晶诞生了,这个无比可爱的小男孩,让袁辉的铁骨也化成了一抹柔情。由于训练任务重,儿子出生不到10天,袁辉就踏上了归队的路途。
再次见到儿子,已经是在小宝宝的周岁宴上。袁辉的小宝宝仔细打量着他眼前的这个男人,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袁辉试图抱起儿子,可儿子却大哭不止。范美香说,儿子对袁辉完全是陌生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概念。
由于袁辉的父母年迈,照料孩子的重任全都落到范美香一人身上,幼童顽皮,有时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范美香有时也会有埋怨,可是想到丈夫在前方保家卫国,为了不让他分心,一肚子的委屈也只是变成了电话里的关心。
“娶到她,是我的幸运。”袁辉说,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憨笑。孝敬父母,照顾孩儿,范美香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好军嫂”的大气担当。
“也许是你我有缘,也许是天地有意,你走进我的心中,我走进你的梦里,两颗火热的心,心心相印在一起,虽然没有花前月下,却有守望爱情的甜蜜……你守卫边关负重任,你为人民挡风雨,亲爱的人,我孝敬父母育儿女,我热爱祖国热爱军旗……”颁奖典礼上的这首《亲爱的人》,唱出了范美香在内的无数军嫂的心声。
好在由于部队移防,袁辉的妻儿已经随军,这次表彰大会,范美香亲手为丈夫戴上奖章,看到丈夫获得荣誉,为家乡争光,她觉得无比光荣与自豪。
“洪汝大地哺育了我”
袁辉是土生土长的新蔡人,父母都是辛勤劳作、淳朴勤恳的农民。从军17年,袁辉的父母、亲人、邻里对他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父亲。
袁辉家境普通,当兵临行前,父亲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无论在家还是在部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当兵就当好兵。”这句话成了袁辉的座右铭,他始终牢记父亲对他的教诲。
“认真”二字流淌在他的血液中,指导着他的行动。“奉献”二字留存在他的头脑,滋养着他的思想。
“是秀美灵气的洪汝大地哺育了我,是善良勤劳的家乡亲人教育了我。”袁辉说,从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军人,离不开部队的培养和亲人的支持,更离不开家乡的民风熏陶。“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部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家乡父老乡亲的骄傲,激发更多适龄青年参军的热情,到军营里磨练意志,建功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