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华文化,播种幸福人生
-------问津阁首期国学讲座圆满成功!

2018年12月15日上午9-11点,由新蔡县文联、新蔡县国学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首期国学讲座(总2018年第六期文联公益讲座)在水韵天街问津阁隆重举行! 县委党校副校长赵倩以《学习中华文化,播种幸福人生》为主题,到会学习有河南诗词学会会员车森,新蔡一高、新蔡二高教师,新蔡县国学促进会会长胡雨青,国学促进会会员张希霞,还有我们尊敬的书法老师段玉先生,以及可爱的明英中学学生,汉杰小学学生等近30位爱好者共同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

赵倩校长从习主席重视传统文化和家风建设说起,分享了习主席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华文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也是我们个人安身立命、家业绵延不衰、事业兴盛昌隆的智慧锦囊。

赵倩副校长结合自己驻村工作和自身学习体会,重点分享了经典给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读经典确立的是价值体系。也就是知是知非,进而演变成知荣知辱,知美知丑。比如,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典告诉我们的观点是:当兄弟情深的时候,矛盾就没有了;当眼界高点的时候,鸡毛蒜皮就消失了。这就是知是知非。经典中的价值观不像一般的心灵鸡汤,它比较全然、彻底,比较系统、完备。经典是从最本质、本源上解决问题,它不是指某个单方面,它基本上覆盖了生活各个方面基本的价值体系。
其次,读经典转变的是思维方式。经典让我们掉头向内,让我们知本末,守本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作为被领导,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是否守信。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向内,让我们关注于自己付出的是否足够,同时还要明白一点:能不能带动他人并不是生命的终极追求,自己的正心正念、自己的安心踏实方是正途。
最后,读经典影响的是生活方式。每个人首先属于家庭,都长在家庭的土壤中,家庭承载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经典,让我们的家庭能承载真正的价值观,去滋养家庭中的每一个生命。

实现这一切,需要走进经典,走进传统,需要躬身行之,怀有敬意与温情,认真聆听我们的先贤圣哲在表达什么?中华文化本身就是献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然后,赵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什么是达到幸福的最近之道?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对,你也很难获得幸福。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如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是生非。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家庭和睦首先要处理好家庭人员关系,只要能够守住一句箴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记住处处考虑到对方的需要就可以。教育儿女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我们放弃了父母亲,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

赵倩的分享,博得了听众热烈欢迎!讲座结束后,赵倩还与听课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