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运转,历史久远。人间苍桑,百千迷团。夜望长空,星斗闪闪。自然进化,上天了然。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历史古文化不断进化,有新的记载,也有旧的沉淀,就像大浪淘沙,有所沉浮。我们牛渠村历史上几经洪水冲刷,村址不断迁徙,有兴到衰。桑田河川,已无记载。历史上的村庄传说仅存一偶,若重载历史面貌,实难还原。牛渠村有小娃街遗址,原始石臼,千佛寺。这些千古遗物,见证了牛渠村的古老文化。它们昔日的辉煌,将被人们遗忘。
小娃街的大致位置应在村东南角的张坡斜靠河岸的地里。那是最早牛渠村被洪水冲刷留下的一偶,那块地是我们二组的,人们在犁地时还可偶尔发现小块瓦砾。从河岸的崖上也可发现有石头地基。村里年长人都知道,但没人注意它的历史价值。
多年前,我从一本书中看到河北有个童子街,记载了童子街的历史渊源和今日的祭祀活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王朝,秦始皇为长生不老,下诏大臣徐福炼丹药。世界上哪有长生不老的丹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实际是徐福忽悠皇帝,讨皇帝喜欢。时间一长,徐福怕巫术败露。又生一计,向秦始皇献策。东海蓬莱岛上有长生不老药,要采,得有五百童男,五百童女。秦始皇为了长生,下诏徐福督办,征集到的童子如何临时生存,就在河北建了一条街,专供征集到的童子下榻。等五百童男童女集齐,伴随工匠之类一万多人从东海浩浩荡荡出发,一去永不复返。童男童女的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见自己的孩子返回,久而久之,以为是在东海蓬莱成佛了,就在每年的三月三童子街举行庆奠活动,这条街就成了童子街。
看到此篇后,我浮想起了我们村传说的小娃街,应与河北的童子街有联系。古时通往西安连昌川是交通要道,要从全国征集大量童子,不可能全部集中在河北一个地方。牛渠村的小娃街也应和河北童子街是同类,同属秦文化。
石臼是古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具。那时人们主要以小米为生。人们就将石头凿成随园形,一头凿个凹,脱皮时将稻谷放进臼内捶米食用。在我村目前发现有两个石臼。一个比较完整,因它的形状是随园形,没有什么用场,就静静地躺在石头堆中。又一个人们将一头凿透,用在井上压轳辘使用。
牛渠村千佛寺所建的年代不详,传说“吴景创造千佛寺”。吴景是汉朝三国东吴人氏,据今一千七百多年。千佛碑是北周五百六十五年所刻,据今一千四百多年,千佛碑一九六四年运往郑州,也有人在北京故宫见到此碑。据村里老人传说,古时官府要求上缴,给牛渠村建一座城。此碑碑座、碑帽完整,碑身背部少量破损。此文物在全国闻名。千佛寺的建立,我个人观点初步认为应是汉朝时期,在一次禁佛运动中,正殿的神像腹内有一木牌上写“吴景创造千佛寺”。
历史就是历史,推断就是推断。没有历史材料推断的东西,人知地知,后人只是推断。以上三个证据,我个人观点初步可以确定牛渠村是历史久远的。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