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剪纸,它是民间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历史。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由过去一般窗花装饰,发展到今天的刊头尾花、连环画、插图、邮票、动画、印染、舞美、商标、藏书票等许多方面。蕴藏了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积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结晶,具有极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因而能够千百年来蓬勃发展,经久不衰。
剪纸以其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像一颗颗灿烂绚丽的繁星,装点着房屋、环境,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剪纸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剪纸艺术处处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民间习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咱们泌阳就有一位用一把金剪刀剪裁出了多彩多姿的艺术人生,作品艺术性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各类比赛中囊获大奖,他就是誉满泌阳的刘氏剪纸非遗传承人——号称“剪刀刘”的刘国荣老师!现如今,他可是泌阳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可谓是门徒众多,弟子三千,师出有名,享誉业界啦!
为了弘扬这一民族艺术的魂宝,刘国荣结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使祖国的剪纸艺术后继有人。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在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反映生产生活的画面,派别众多,南北各异,用途不同,技法多样,这些作品有着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主体进行的夸大,大大的鱼、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蚕、大大的谷粒等,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来慰藉自己的心灵,来张扬人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泌阳剪纸”属传统美术类民间艺术,是泌阳县域内流传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之一,在民间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研究和创新,泌阳剪纸形成了刚柔相济、粗中见细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刘国荣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多次在国内获大奖。
今年40岁的刘国荣是泌阳县泌水镇新华居委会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小时,他一直跟着外婆生活,外婆会剪纸,经常剪些小花、动物之类的图案,用做绣花图样,在鞋头、衣边、裙子上绣花,不但看着好看,也装点了服饰。那些图案在刘国荣眼里,很美很诱人。为此,他对外婆的剪纸开始着迷,常模仿外婆的剪纸学剪。他剪掉了一摞摞的纸张,用坏了一把把剪刀,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慢慢地竟练就了一手精巧的剪技。
1996年,刘国荣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每逢过年或谁家办喜事,总有许多人围在他的身边,向他讨要剪纸画,拿回去贴在窗上、门上或墙上,而他也乐意帮忙,总是不厌其烦地按照乡邻们的要求为大家剪纸。
当他看到自己的剪纸作品张贴在邻居的家中,心中就升起一种幸福感。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学习剪纸艺术的决心,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将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很好地传承下来,使剪纸艺术在创新中发展。
2000年,刘国荣在郑州打工时,有幸参观了一个剪纸艺术作品展,艺术家的作品让他大开眼界。他发现剪纸作品不仅仅是用于装点服饰,还是民族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之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和启发。于是,他便开始了钻研剪纸的历程。
他先后到郑州等地拜师学艺,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剪纸书籍,学习研究剪纸艺术,并耐着性子练习剪纸。线条剪不细,继续剪,在反复磨练中,他克服了不少困难,通过努力和名师指点,使自己的剪纸技艺有了很大的长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刘国荣感到,作为民间艺术门类中的剪纸,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勇于改革和创新。在创作中,他力求线线相连、线条纤细连贯、细腻雅致、连接自然、紧密匀称、疏落有致、栩栩如生,使自己的剪纸作品具有构思独特、寓意深邃、古拙质朴、生机盎然的总体风格和原始纯正的民间味道。在装潢上,他既搞挂式装裱,又搞板式装裱,便于收藏和携带。在作品内容上,他以淳朴优美、喜气洋洋为主题,题材涉及人物、花鸟等。由于他在作品中表现的都是美和乐的内容,也给人们带来美和乐的享受,深受人们的喜爱。
“泌阳剪纸”是泌阳县民族民间文化的代表作,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源远流长,闻名遐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从产生、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也受到了挑战和冲击。今年入选了驻马店市市级非遗项目,对传承、保存“泌阳剪纸”艺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