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成都之行》 作者 禹岩
精华热点
《成都之行》
作者 禹岩
成都之行
前所未有的
提笔之前如此的忐忑
大概是怕我的浅拙
惊扰了那些沉睡千年的灵魂
---题记
(一)去往成都
长长的烟火人生,无尽的鸡零狗碎
真的需要适时的抖落肩头的尘埃
向西向南向天涯迢迢,向更远方
翻山越岭,日夜兼程
看山看水看原野广袤
看整齐的稻田铺向天边
看慷慨的阳光把人间普照
看触手可及的云在山腰穿梭
九天开出一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
壮士出川,猎猎霜风真英雄
今人进川,金戈铁马了无踪
(二)武侯祠
不说你的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
我看到儿子诸葛瞻战死沙场的时候三十七岁
孙子诸葛尚战死的时候刚刚十九岁
突然间就泪湿眼眶
满门忠烈,千古名相,
智慧化身,忠贤象征
又怎抵得痛失儿孙
廊壁上各种字体的《出师表》
和正在讲故事的白胡子的道长
让一千七百年前的蜀汉王朝
瞬间活了过来
为报“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烈日炎炎的八月,但锦官城外柏森森
漫步在这所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
我看到了羽扇纶巾,面目俊朗,抚须微笑的你
又怎耐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杜甫草堂
结草为堂,以笔为剑
朝不保夕的诗人依然心忧天下
安得广厦庇寒士
令后人感慨万千
一代诗圣
人们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
却忘不了他的草堂
忘不了安史之乱时尚且安定的西蜀
忘不了公元759年的冬天
忘不了浣花溪畔的荒芜
忘不了他的朋友严武帮他置办草堂的一草一木
忘不了暂时稳定下来的诗人在草堂写下诗歌四百多首
忘不了八月一个狂风怒吼的下午
吹散了大唐的气象,吹出诗人心中的凄苦
茅屋漏雨如注,诗人没有栖身之处
我们来的时候,也是八月,大雨倾盆
满堂的白荷花雨中亭亭
千诗碑前,人来人往
重修的茅草屋已不见当年的凄凉
草堂旁边唐代遗址出土的陶罐
不知道哪一只曾被诗人捧在手上
千秋诗圣的家国情怀
多像院子里这一棵高大的三角梅
正开得如火如荼
(四)金沙遗址
我看到太阳神鸟翻飞炫舞溢彩流光
看到一队队的象群从摸底河出发去了澜沧江
看到古蜀先民男耕女织生活安详
他们精心打磨的玉器
一不小心留给了几千年后的远方
从沙里淘出的不只有象牙,必定有金子
有一只太阳化成的神鸟
穿越千年和宇宙一起旋转
依然照看川西这块儿水草丰美的宜居之地
所有的器皿都不开口
但它们掌握着古蜀文明的密码
(五)都江堰
高山让道,太极发力
化洪流为琼浆
泽国变天府
内江灌溉外江泄洪
一晃千年,人间易换
青龙早已降服
而离堆还在江心,力挽狂澜
有谁能像李冰活得这样长久
两千多年了,手握长锸的他
还站在滔滔江水边指挥水流
似水流年往后退
退到公元前251年
四川何其有幸,李冰任蜀郡守
不是所有的流淌都风平浪静
而他们父子,善于把握河流的脉搏与跳动
宝瓶口,飞沙堰,鱼嘴
都成了风景名胜
大西南的大盆地
被它们滋养的日子
清澈而透明
(六)三星堆博物馆
沉睡几千年,一醒惊世界
北纬30度,东经103度
这个数字,是个神秘的未解之谜
整个博物馆呈现土堆的形状
让我瞬间明白“堆”的含义
时空隧道里
谁的大眼睛望眼欲穿
被切开的历史,充满了断层和盲点
蚕丛和鱼凫,掀开了远古文明的序幕
青铜浇注高达3.96米的神树
树上站立九只神鸟
蚕丛纵目,黄金面罩
海贝,象牙……
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盛在时间的容器
天人合一,人神共舞
神界、人间、冥界来去自由
前世今生来世
灯火通明
在这里,适合读《山海经》
适合准确而惊喜的找到印证
神在时间之外,离天更近
耀眼的是手中的金杖
祭祀正要开始
只愿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然命运苍茫
是一场怎样的灭顶之灾
让后人久久地叹息仰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