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name]()
左永生,洛阳偃师高龙人,高龙文化诗社社长,网名诗乡墨韵,中共党员。在企业作策划宣传工作,偃师巿作协会员,洛阳洛神诗词学会员,思归客诗词学会策划部部长。自幼酷爱文学,尤其以写农村乡土文学题裁为专长,曾多次在洛阳日报,大河报,老年春秋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曾多次在洛阳牡丹文化诗社网络诗歌大賽中获奖。河南都市频道,河南大河报,洛阳日报曾对其本人事迹有专题报导。
![picname]()
左永生老师部分诗作欣赏:
咏 秋
文/左永生
一 秋 色
一叶知秋到,
夜半风觉凉。
晨起白露寒,
花果味正香。
二 秋 韵
秋高天蓝空气爽
柿红梨黄花果香。
万山红遍枫似火,
寥廓江天萬木霜。
三,秋 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夜半凉风伴君眠。
皓暑炎热知趣退,
秋高气爽怡人天。
四 秋 味
夜半风生暑气收,
一帘冷雨报早秋。
时俞处暑天渐凉,
虾红蠏肥正饮酒。
五 秋 事
暑尽秋浓天渐凉,
蝉声哽咽稻禾香。
塘荷叶凋花欲残,
八月农家人倍忙。
![picname]()
牵 牛 花
左永生
初春吐新芽
阡陌随安家
生性身骨软
藤蔓依篱笆
装扮庭院秀
荫护千万家
自喻花不娇
浑身挂喇叭
秋深寒霜降
风吹种子撒
一岁一枯荣
年年新枝发
![picname]()
《七夕》畅想
文/左永生
天上人间通手机,
牛郎悄声问织女,
人间实现现代化,
你可有心下凡去?
相见勿等鹊桥会,
啥时相会都可以。
我要想您乘飞船,
瞬间就能飞过去。
织女含羞悄声语,
你我想到一快去,
神九神十往返飞,
何必要盼七日七。
人间如今赛天堂,
百姓日子甜如蜜,
生活过得赛神仙,
众仙都想下凡去。
王母想包蟠挑园,
织女我想学制衣,
孩子让他开飞船,
全家从此不分离。
![picname]()
农民工
文/ 左永生
离乡背井进了城,
建筑工地去打工。
歺风露宿吃尽苦,
烈日骄阳身晒红。
为了儿女交学费,
只因老娘身患病。
再苦再累无怨言,
但愿全家多安宁。
城乡一体多元化,
农民工感责任重。
试问广厦千万间,
哪个离了农民工?
![picname]()
《留守儿童》的自白
文/左永生
爸爸妈妈,
你们何时回家?
只从你们广州打工,
巳经一年多没有回了,
我们可想你们俩。
我们知道奶奶年纪大,
有事从不麻烦她。
吃饭我们作,
桌孑我们擦,
衣服我们洗,
按时喂鸡鸭,
菜地我们浇,
野草我们拔,
弟弟不哭也不闹,
好象一下长大了,
我们从不给奶奶添麻烦,
知道奶奶年纪大。
爸妈你们放心吧,
家里的事就交我们姐弟俩。
冷天己到了,
你们一定要暖点,
别让奶奶放心不下。
另外春节快到了,
今年一定要回家,
春节全家照个全家福,
也让奶奶梦想实现吧。
![picname]()
家乡的端午节(组诗)
河南|左永生
家乡的端午
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她没有江南的赛龙舟
也没有楚地沿江抛撒米团
她用河洛一代的风俗
彩绘了一幅绚丽的民俗画卷
一、挂艾蒿
端午的清晨
爹爹赶早去南山
他要去割艾蒿
赶在太阳出山前
奶奶说
日出前要在门前挂艾蒿
艾蒿的清香
会将整个夏天的毒虫驱散
二、佩香囊
端午前几天
奶奶起早贪黑忙不完
她找来多彩的布头
还有五色彩线
和邻居的大娘大嫂
缝制小巧的动物佩件
里面装上香料艾叶
分给村里的小伙伴
她还给小朋友的手脚
扎上五色彩线
她说香囊彩线能避邪
保佑孩子们一生平安
![picname]()
三、做棕子
北方的粽子
没有江南的花样多
更没有南方的品种全
上个世纪
糯米在中原还有点稀罕
老娘用黍米代替糯米
把大枣花生包在里面
我一大早去苇溏采来苇叶
娘说要用新鲜的苇叶包棕子
味道才会更新鲜
四、午饭
北方的端午
午饭的主食仍离不开面
花样多且品种全
乡下人憨厚实在
最爱吃的还是鸡蛋蒜面
也会炸些油条,糖糕
并没有把粽孑当作午攴
北方的瑞午
多数相逢收麦天
天炎热,农事繁
吃好喝好才能干
中午不喝黃酒喝啤酒
一天疲劳全忘完
一方水士养一方人
十里风俗不一般
这就是故乡的端午
她依然让人们十分留恋
![picname]()
左永生老师上学时爱好写诗,如今依旧是位“创作狂人”。由于白天要上班,他每天早晨六点就起来看书、上网、写诗,多年来早已形成习惯,至今已经创作诗词300余首。
编辑:武建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