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浪涛/文
水,是滋养生命的本源。记忆里的故乡,曾有过粮食紧缺的窘迫,却更因吃水难题,在岁月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藏着我入伍前最鲜活的成长片段。那时我十五六岁,个子刚蹿起来,便主动接过家里的半份担子,跟着父亲下沟担水。五十斤的木桶压在肩上,沟坡上的泥土硌得脚底生疼,每走一步都要稳住重心,溅湿的裤脚在寒冬里冻成硬邦邦的冰壳,磨红的肩头夜里一碰就疼,可看着父亲赞许的眼神,总觉得多担一次水,就多一分成为“男子汉”的底气。
那时的庄子里没有机井,更无自来水,庄子人的生计用水,全靠庄子西南角深沟里的一股山泉。乡亲们用铁锹在水眼周围深挖,让泉水汇聚成潭,这汪清泉便成了祖祖辈辈的生命之源。家家户户都备着一对能装五十斤左右的木桶,条件稍好的才用铁桶,每日的头等事便是下沟担水。可泉水量极少,攒上一夜,次日仍不够村庄人使用。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争先恐后来到沟底,去得晚了便只能望水兴叹。沟深坡陡,挑水本就艰难,若是家中无劳力,便由孩子们抬水,一前一后的木桶总免不了前高后低,等抬上沟岸,水已洒去大半,孩子们的衣裳也早已湿透。一来一回,挑一次水要耗费大半个小时。遇上雨天雪后,路面湿滑,乡亲们便用铁锹挖出行坑防滑,可仍有人不慎滑倒,水桶摔在路面,清水溅得满地都是,心疼得人直跺脚。到了寒冬,泉水冻得很深,大家又得在冰面上砸出碗口大的洞,一勺一勺地舀水。我曾跟着父亲在冰面上蹲半个钟头,寒风刮得脸生疼,手指冻得握不住勺子,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把水舀进桶里,生怕洒出一滴——那时总盼着,要是能在家门口就接到水,该多好。
吃水虽难,乡亲们却都格外自觉地节约用水。清晨,无论家里人多人少,或是来了亲友,都只用少半盆水集体洗脸,洗完的水还要用来撒地、饮牲畜;有的人家更节俭,只是把毛巾沾湿擦脸,洗澡更是奢望。我记得有次发烧,母亲想给我擦个澡,翻遍家里只找出小半盆水,最后还是用沾了水的毛巾一点点擦拭,至今想起仍觉心酸。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已身着军装驻守他乡,每次打电话回家,总要先问一句“家里水够不够用”。父亲在电话里说,政府扶贫投资家家引灌装上了自来水管道,彻底告别了挑泉水的日子。挂了电话,我总对着军营的月光发呆,心里一遍遍盼着,等我退役后回乡,一定要亲眼看看家乡能有不一样的模样。
军旅十余载,我从青涩少年蜕变成坚毅军人,可对家乡的牵挂从未减少。每次休假回家,我都要绕到那道深沟旁看一看,哪怕泉眼早已没了往日的水量,哪怕土路依旧坑洼,却总忍不住在心里勾勒家乡变好的模样。如今终于转业归乡,恰逢阳春时节,刚走到村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曾经坑洼不平、雨天满是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整光洁的油路,路边栽着整齐的白杨树,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欢迎我归来。“这不是咱村的兵娃子回来了嘛!”村口小卖部的王婶率先认出我,笑着朝我挥手,“刚转业吧?快看看咱村的变化,再也不是你以前挑水时的样子咯!”我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笑着回应:“是啊王婶,刚回来,这变化也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走进家门,正站在厨房灶台前择菜的二姐,见我回来,笑着拧开水龙头:“快洗手,现在用水方便得很,再也不用像你小时候那样,攒着水过日子了。”水流清澈顺畅地冲进洗菜盆,溅起细碎的水花,我伸手摸了摸水龙头,温热的触感里,满是踏实的幸福感。
放下行李,我跟着二姐在村里闲逛。刚走到梯田边,就看见邻居李叔正推着播种机劳作,他抬头看见我,立马停下手里的活,脸上笑开了花:“回来啦!你看这梯田,都是政府帮着平整的,还有这灌溉渠,浇水再也不用跑老远,去年玉米收了好几千斤,比以前强太多了!”我笑着走上前:“李叔,您这收成真好,看着真热闹!”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这都是托国家政策的福,你现在回来扎根家乡,以后日子肯定更红火!”
路过村西头的老沟,再也找不到当年担水时的泥泞痕迹,沟两岸种满了松树、白杨树和苹果树,几位老人坐在树荫下下棋,见我走来,下棋的张爷爷朝我喊:“兵娃子,过来坐坐!你看这老沟,以前是咱的‘担水沟’,现在成了好风景,多亏了政策好啊!”我笑着应下,跟老人们聊了几句,听他们细数家乡的变化,满是欣慰。孩子们在旁边追着蝴蝶跑,笑声传遍了半个村子。二姐指着梯田告诉我:“这都是国家的好政策,不仅帮咱们平整土地,还派技术员来指导种地,现在种庄稼更便利了,不少人家都添了新家电,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到曾经的泉眼所在地,我停下脚步。那里虽已没有泉水流淌,却立了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刻着“饮水思源”四个字,字迹工整有力。二姐说,这是乡亲们一起商量着立的,忘不了这汪泉水曾滋养了几代人,更忘不了国家政策带来的好日子。我蹲下身,摸着石碑上的字迹,想起小时候和父亲在这里舀水的场景,想起在军营里牵挂家乡吃水难题的夜晚,想起刚才与乡亲们热情的寒暄,眼眶渐渐湿润。一阵风吹来,带着果园里的花香,身旁的油路上传来电动车的轻响,远处的梯田里,乡亲们的笑声隐约传来——这便是我盼了多年的家乡模样。
啊,故乡的泉水,你曾用微薄之力哺育众生,也磨砺了我的筋骨,让我在军营里始终记得“踏实肯干”的初心;如今的家乡,在国家大好政策的支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自来水淌进千家万户,梯田里长满希望,油路通到家门口,乡亲们的脸上满是笑容。这沉甸甸的变化,藏着乡亲们的幸福,藏着我对故土的眷恋,更藏着国家对乡村的深情关怀。往后的日子,我将留在故乡,陪着它一起,走向更美的明天。
编辑:席亚栋|责编:席浪涛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