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将故事引入语文课堂
王炳强
内容摘要: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引进故事。引进故事要遵循相关性、健康性、趣味性等六项原则。
关键词 故事 引入 语文 课堂 趣味
在教学中发现:不愿学习的孩子哪里都有,但不愿意听故事的孩子哪里都没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故事引进语文课堂,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知识中往往蕴含着或涉及到一个个小故事,将它有机地穿插进课堂中,能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给学生启迪和智慧。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引进故事。
★ 每当接一新班,总要先阐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进两三个故事。下面是我讲的其中一个故事:
洪秀全带兵来到江苏仪征县城外,为了不惊扰百姓,下令“绕城而过”,随从人员按他的吩咐写了军令,传下去让部队执行。大军开拔后,忽然看见仪征县城火光冲天,5千米外都能看到。洪秀全大吃一惊,传令先锋问话。先锋呈上军令,说是遵命烧城。洪秀全接过一看,军令上果然写着“烧城而过”。原来是随从官员把“绕”字写成了“烧”字。
洪秀全看着已经烧成废墟的县城,心中十分难过,于是下令,将写错字的军令官斩首,并喻告所有官兵从此后要认真读书识字。

★ 考试前告诫学生要仔细审题,仔细达题,可用故事说明粗心马虎的危害。
我便讲“马虎”一词的来历:古时有位画师,一天在家画马,刚画了马头,因朋友来访,只好暂停;朋友走后,接着又画,但是他却画的是老虎的身子。他把这幅画挂在墙上,每天欣赏,两个儿子也欣赏。一天,大儿子出门看见一匹马,误认为是只虎,拉弓射箭,射杀了这匹马,结果主人找上门,只好赔了人家一大笔钱;二儿子进山,又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却认为是马,想骑上去,结果被老虎咬死吃掉。悲伤万分的画师,烧掉了“马虎图”,写了一首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象虎。大儿依图射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以此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考试马虎会掉分;做事马虎会铸成千古遗恨。

★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以故事导入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探求的兴趣,效果最理想。
例如,讲《陋室铭》一文,在导入时,我讲了刘禹锡“陋室”的来历:刘禹锡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永贞改革”,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县通判,按唐时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安排刘禹锡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诗人不以为意,反而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诗人移居别地,住房面积减为一半。此房位于和县城关历阳镇中的德胜河边,河水青青,岸柳婆娑,刘禹锡更是怡然自得,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闻之,更加恼火,又将他撵到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中,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心中之语,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成千古名作《陋室铭》。文章字字珠玑,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再如:在导入《隆中对》时,讲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再恰当不过。

★ 导入新课后的词语解释,引进故事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成语典故中,大部分典故是情趣盎然的故事,可有选择地讲给学生,或让学生自查资料自己讲解。如:朝三暮四、乐不思蜀、削足适履、南辕北辙、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故事都很有趣。某些熟语也是来源于有趣的故事,如“两面派”、“二百五”、“闭门羹”、“坐山观虎斗”、“新官上任三把火”、“初生牛犊不怕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哪壶不开提哪壶”等,这类在日常口语交际和阅读中经常遇到的熟语,把其故事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其正确理解和应用。
★ 在对文本进行局部探究时,随机引进故事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讲杜甫的《望岳》诗,当赏析探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时,我讲了杜甫相会李白的故事:公元744年,李白来到洛阳,当时尚寂寞无名的杜甫,也出席了洛阳名流为李白举行的招待宴会。由于宾客很多,主人忽略了杜甫,未将杜甫介绍给李白。
几轮酒下肚后,李白环顾一周,将目光落在杜甫身上,杜甫有些慌张。李白向邻座打听到这个青年是杜甫时,便站起身,大声说道:“让我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杜子美敬杯!”这一下不仅出乎大家的意料,也大大出乎杜甫的意料。他激动得把杯中酒弄洒了一半,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李白善于奖掖后生的美德,更表明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连大诗人李白也大加赞赏。

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到“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时,我查阅资料讲了范仲淹的“‘三光’贬黜”的故事﹙范的三次被朝廷贬黜,被人们称赞是“一次比一次光耀”﹚。第一次是阻谏宋仁宗要在朝堂上带领群臣为其母后叩头祝寿,因而得罪了皇帝和皇太后,被贬出京城; 第二次是劝阻皇帝废掉声望很好的郭皇后,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宰相吕夷簡,被贬黜; 第三次到皇帝那里状告宰相在选用官吏上任用亲信,结党营私;被宰相冠以“越职言事,离间君臣”等罪名,说动皇上把范仲淹贬出了京城。范仲淹的三次进谏都是为了朝廷和国家的利益。以此事例来印证“是进亦忧”一句。当然“退亦忧”的范仲淹也有很多兴办水利、发展教育、减免赋税、扶危济困的美谈。

(吴化文起义减少几千解放军指战员的牺牲)
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举例阐明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但因为是概括举例,有的学生还是不明白“地利”为什么就不如“人和”。因我读过有关济南战役的纪实小说和史料,就向学生概括地介绍了守城的国民党军队占有的“地利”和缺失的“人和”,攻城的人民解放军所占有的“人和”和缺少的“地利”,并具体叙述了守卫西郊机场的国军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在我党的策反下率军战场起义的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人和”是战争取胜的最重要的元素。
讲《出师表》一文,讲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插入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实现联吴抗曹的故事;讲到“故临终寄臣以大事也”,可插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讲到“五月度庐,深入不毛”,自然可插入“七擒孟获”的故事,当然,教师让学生课前查阅搜集这些故事,课上让他们自己简洁地叙述会更好。
★ 在总结人物形象时,也可引进故事。
例如:教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可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原型来自鲁迅故乡绍兴,当年有一个穷秀才,多次参加乡试不中,经常到咸亨酒店喝酒,他姓孟,由于言谈举止文诌诌,因此人称他“孟夫子”。他以卖烧饼糊口,可又觉得读书人卖烧饼,有失脸面,因而不敢大声吆喝。于是他提着篮子,随在别的卖烧饼的孩子前后,当孩子吆喝:“卖烧饼唻!”他接着低说一声:“亦然!” “亦然”翻译成白话就是“也是这样”,意思是“我也是卖烧饼的”,可见这“孟夫子”迂腐穷酸、死爱面子到极点了。鲁迅以此人为模特,经过想象加工,塑造出了孔乙己这一不朽的文学形象。这一故事,既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又使学生了解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
★ 在赏析文章语言时,也有不少故事可讲,因篇幅有限,故不赘述。
★ 在拓展迁移这一环节,更容易联系课外故事。
例如:讲完《愚公移山》,可联系济南南部山区的金刚纂村﹙现已改名﹚村民为了改变本村交通闭塞的状况,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克服诸多困难, 在半山腰硬是开出一条三十多里通往山外的致富路的故事﹙详细故事见好多年前的《济南日报》﹚,使学生认识到愚公精神永不过时,在向经济强国奋进的道路上,仍需发扬愚公精神。
★ 在写作指导时,引进故事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为其提供写作素材。
例如: 指导话题“宽容”的写作,可讲“六尺巷”和“将相和”的故事;指导“友情”的写作,可讲“管鲍之交”、“高山流水为知音”等故事; 指导“诚信”的写作,可讲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和“季札挂剑”的故事。 不少话题都有丰富多彩的古今故事可用,可作为散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素材。
★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悟到课堂上引进故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故事内容必须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最好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可风马牛不相及,使其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二.健康性: 品位不低下、内容很健康。
三.趣味性:大部分故事应有趣味,能激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简洁性:每个故事的时间,以占三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5分钟,以防喧宾夺主。如果故事太长,教师可课前加以提炼和删缩。
五.随机性;应随机介入故事,不可生硬地加进去,以免干扰学生对主体内容或主体问题的思考,即避免节外生枝。
六.适度性:不必每堂课都有故事,也不必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讲故事。
需要说明的是:老师们在平时应注意搜集和积累与所教学科内容有关的故事,其途径是阅读报刊书籍,观看影视节目,聆听学术报告,与人座谈交流等,随时将搜集到的故事记在脑中,随用随取;而不是到编写教案时才去“找米下锅。”
﹙2011年8月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教育探索学刊》第4期,后被百度网刊录,在百度输入文题和作者名字,还可以看到。)



[作者简介]
王炳强,男,1956年生。济南五中语文高级教师,曾任语文教研组长。先后获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等荣誉证书。退休前后有三百余篇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新闻报道、教学论文刊发在《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山东教育》、《齐鲁晚报》、《联合日报》等各级纸质报刊及微刊“都市头条”上。诗文结集为《两耕文集》。2023获济南头条和省写作学会联合颁发的”金牌栏目奖”和“竹庐书院奖”; 2024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诗歌优秀奖; 获济南头条“竹庐文艺奖”之“突出贡献奖”。2025年获全国“郦道元文学奖”,现为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著有《两耕文集》。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