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死,她想去巴黎”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陶玉山

谈起福楼拜,人们会首先想起他对语言的推崇到了令人惊叹的无所不及的境地;他的“客观的描写”更是让他成为大家顶礼膜拜的文学大师。谈起他绝对不能绕开围绕在他身上的那些光环:大作家左拉认为他是“自然主义之父”,公认的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20世纪法国“新小说”派,自觉地把他称之为“鼻祖”……上百年来,虽然法国文坛名作家风起云涌,佳作名著层出不穷,可是,如果没有福楼拜,定会失色不少。这是一致的看法。
福楼拜之所以享受如此多的盛誉,与他的第一部作品——长篇小说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不无关系。有真性情,才会有好文字。这是阅读《包法利夫人》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非常符合实际的。我们知道,准确的陈述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一部优秀长篇小说的结构必须具有的特点;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则是写好一部长篇小说不可或缺的素养。福楼拜言:“我们重视的,第一是文笔,其次才是真实。”他是这么强调的,更是身体践行,落实到自己的创作中。“一句散文应该像一句诗一样,无可增减,恰到好处。”这种高度认识和要求,让他的文字锤炼甚至到了不能增减一个字的程度;准确、简练、朴实无华为最大特色。福楼拜的文笔细腻得惊人。他从不堆砌形容词,却能让光线、气味、质感等在文字中自然流淌,让人沉醉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他的作品表面看上去简单、平实,波澜不惊,细细品味领会方知韵味无穷,用福楼拜的学生,著名作家莫泊桑的话来说是典型的“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给人留下极深且美好的印象。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就是《包法利夫人》。
用一句话概括包法利夫人爱玛的一生,就是书中所说的“她想死,她想去巴黎。”这句话里藏着这部书里全部的悲剧内核。在这里,“巴黎”不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爱玛从小说中读来的一切——极致的爱情、奢华的生活,能把她从平庸现实中拯救出来的所有幻想。而她的丈夫——一个老实又极度乏味的乡村大夫,根本就不会满足她的精神世界里的这份渴望。
于是她先后两次背叛丈夫出轨,一心想着在其它男人身上找到她心中的那种爱情与激情。只是事与愿违。她遇到的一个是情场老手,一个是懦弱胆小又自私的男人。她每一次“飞蛾扑火”一样的“奔赴”,只是从一个陷阱跳进了另一个更深的陷阱,甚至使她债台高筑,走投无路……作者说她“必须死”,不是作者的一厢情愿,爱玛的死,是她自身命运唯一的悲剧性结局。而是她自作自受。爱玛不是死于贫穷或背叛,而是死于不切实际的所谓理想的幻灭。这部曾经被列为“伤风败俗”的禁书,其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它写得不是一个女人的堕落,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困境:当你的愿望远远超过你的能力,你的现实,你该怎么办?追求美好没有错,但当梦想的燃料是虚荣,地图的终点是虚影时,这条路注定是绝路。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自我认知和人性欲望之书。比起其他作家,福楼拜更能激发起我们读者全身心的痴迷。“写这本书时,我就像一个手指关节上系着铅球的人在弹钢琴。”“我所创造的角色快要将我逼疯。我们相互折磨,我和他们形影不离。”这是福楼拜的自白,也是一种感慨,更是一种创作态度,充分说明了他对于这部小说的全身心投入到了登极造峰、无所不及的地步。让我们读者看了发自内心地肃然起敬!
一定要大量读书。读书多了。你就会发现,低能量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阅读《包法利夫人》这部描写“生活本无苦难,苦的是我们的欲望”的长篇巨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个人如果被欲望裹挟牵引,必会为其买单。你不面对现实,现实就会面对你。作为文学大师的福楼拜正是从对普通人的故事中,体会感悟到了整个人类的命运。世间很多东西,不是你珍惜就能留住的。一切事物,过则成灾。充分说明了“欲望是人性,克制是教养”这个真谛。对福楼拜来说,想象和客观现实一样真实。这种高屋建瓴,俯瞰一切,就是大师比一般优秀小说家明显高了一筹的有力证据。也是这部长篇小说畅销至今、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包法利夫人》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生性多愁善感、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在婚后感觉生活虽然富裕却无聊单调(起码和她过去想象的不一样),瞧不起资质平庸、身为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她认为包法利“一无所教,一无所知,一无所期”;处处不顺眼,处处不如意。一味梦想向往着她阅读过的小说中浪漫传奇式的爱情,被愈加浓郁的欲望挟持控制。两次偷情婚外恋,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得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一切想入非非的美好,最终不过是幻想与泡影,一步步走向失去自我,身败名裂,积债如山,走投无路,最终服毒自尽、诀别人世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个桃色故事,不如说这是时代的悲剧。书中的男男女女均臣服于自己的欲望,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由此让我们明白了欲望这种东西,一旦有了喂养,必会疯狂生长。而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执念太重,痛苦就随之而来;失去理智的贪婪,必定会是一场虚妄。
阅读名著,犹如品味人生。一部文学经典作品不在于喜欢者的多寡,而在于真正喜欢者的程度。在于每次拿起来阅读,都像是第一次阅读一样,感到新鲜好奇无比。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们深刻认识到很多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他所追求的根本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和自我约束力,是多么的可怕。福楼拜写爱玛(包法利夫人),与其说是描写一个痴迷于欲望,最终走向悲剧的失足女性,不如说是塑造了一个现实生活中遭遇摧残的浪漫主义者。爱玛她明明是一个乡下人的妻子,却无比向往崇尚贵妇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不自量力地为此而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其结果不难想象。充分说明了越是不自量力守不住底线,无法维持理智的人,越是能给自己的人生埋下无法挽回的遭殃的伏笔。世间万物,自有定数。爱玛的错误就在于她寻求的是主观的情,而不是客观的景。强烈的虚荣心使得她飘飘然,被所谓的浪漫控制而不知,被欲望挟持而无力自拔,活成了欲望的奴隶。百无聊赖的日子,灵魂的苦闷,对爱情的渴求,决定了不顾现实,丧失理智,凭想象生活的爱玛的命运。人性经不住考验,所以越陷越深,无力自拔,最终自我了断是她的必然选择。由此应验了那句老话:虚荣心,害死人……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有点幻想、空想,有点虚荣心,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想想可以,到此为止,绝对不能由此乱了方寸,迷失自我;更不能妄自抛弃现有生活和背叛家庭,走向不归路。如同我们平时听到一些好话,只是听听而已,绝对不能当真。懂得适可而止,才是最聪明的体面。否则,受害者必会是自己。
《包法利夫人》是公认的叙事小说艺术的杰出典范。文学大师福楼拜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双重想象的艺术手法,让主人公的想象活动顺其自然地逐渐展开,推动故事一步步走向毁灭的结局。那种随处可见的主张排除自我、不插入主观议论、不流露个人情感,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引领读者进入故事本身的“纯客观”的写实主义,为小说增色不少,让我们读了,切身体会感受到了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和触摸感,会自然地对故事、对主人公作出自己的评价。《包法利夫人》的这种小说特点是福楼拜独有的,也是他之所以享誉世界文坛,让好多好多同时代和以后的名作家赞赏不已、竭力效仿学习的原因之一。
吃饭尝味,听话听心。读着别人的文字,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隔着书页,总有灵魂相似的人,替你说了自己想说的话。你曾经感受过文字的降维打击吗?如果没有,请你好好读读这部书。一旦翻开,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只想顺着往下读,不敢有丝毫分神。书读完了,包法利夫人好像一直在眼前晃动,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由此联想到了解人性不是易事,过程甚至令人压抑。可是只有了解了人性,才有可能改变世人对人性的认知,才能让自己读书受益。支配人类行为者,是利益,而非理念。就像一个人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跟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会把新的见识,新的看法,新的理念等,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然后给你带来新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什么人,就努力有意识地靠近接触什么样的人。一边经历,一边领悟,一边感受,一边懂得。
其实,大家都知道,攀比是产生烦恼苦闷的根源,也是一种令人不屑的愚蠢之举。说白了,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受,一种认识,不会是其它。我们的日常生活不需要比别人过得好,只要比以前过得好就好。自己的体重分量自己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更是心知肚明不用说。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要符合自己的能力,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了受罪,也不是为了给自己出难题,更不是为难自己。愉悦自己并不奢侈。去欣赏美,去靠近光,去感受风,去拥抱所有让你心动的风景与声音。当你靠近自己喜欢的一切,就是滋养了自己。生活是自己的,没必要给别人看;别人怎么看,与自己毫不相干。没有这种最基本的思想意识和主见,那就不可能活出自我,更不可能享受到生活本身就有的乐趣。只能像爱玛一样在生活的路上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痛悔不已,即使想回也回不来了。太爱别人,就会失去自己。常言道:不作死就不会死。人是享受不了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东西的,哪怕是已经得到。人这一生,终归要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多年来反复阅读经典小说,得出一个结论:一部作品的经典性,是在后人的反复阅读和阐释中生长出来的。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不仅因为人物形象独特,也在于人物身上的普遍性。而且你的看法也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你会认为这种改变是阅世的象征;你变得更加包容了;你的生活经历也逐渐可以代入阅读中。由此,我每年都会重读一下《包法利夫人》,既是出于一种喜欢文学的义务,也是因为乐在其中,受益匪浅。最主要的则是好的文字,总能让心灵破防,而这样的好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