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寿阳】弓小平|(原创)冬日里的一抹嫣红
冬日里的一抹嫣红
——郑仲礼老师《北疆卫士》书稿研讨会有感
文/弓小平
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军人的使命意味着担当,一旦穿上那身象征着和平的绿军装,刚毅果敢就是注进血液里的清道夫,心中的南疆,守卫着的北疆,梦里依稀,思绪就像每每穿透夜空的星辰,落笔成书,鹅羽拂过窗棂,岁月的风刀霜剑,鲜衣怒马,历历在目,文字浓缩成无言的块垒,直抵灵魂深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说昔日的青春是一首血浓于水的英雄赞歌,那么郑老师古稀之年的回首绝对够得上一次普罗米修斯般炼狱中的洗礼,从新兵入伍到训练场,从特殊年代的衣食住行到一件件荡气回肠的往事,曾经定格过的青春、曾经握过钢枪的手、曾经军旅生涯鲜活的一幕一幕,三十万字不多,然而字字掷地有声,句句力透纸背,其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仿佛都是一颗子弹,每一行文字都像划破长空的火箭弹长长的鸢尾,北疆的风吹过,烈日泥泞中的摸爬滚打,战友情深,基于此,郑老师笔下的《北疆卫士》带着郑老师朴素而详实的回忆横空出世。
密密麻麻的注脚里,你能看到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荡气回肠的故事里,你能看到共和国一代军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风烟已逝,薪火相传,那盏不灭的心灯永远锃光瓦亮。
与郑老师接触也就是一年多来的短短几次,但每次接触印象都比较深刻,《北疆卫士》也是前段时间从郭存瑞老师的公众号上断断续续读了几篇,多少年来,军旅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也读过不少,然而真正有血有肉记忆深刻的作品并不多,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算一部,张正隆的《雪白血红》、林汉京的《战地黄花》算两部,文字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说心里话,为郑老师的《北疆卫士》点赞。
北疆卫士,初心如磐,誓言铮铮,热血男儿,一身戎装,守我疆土,卫我家园,国之柱石,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北疆卫士
用铅桨灌注文字
用亲身经历去诉诸衷肠
祖国啊 我唇齿相依的祖国
我的青春就是你战壕边上的掩体
把信仰筑进骨骼
把誓言铸进灵魂
民族啊 我伤痕累累的民族
我就是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守护神
把稚嫩交给熔炉
把秘密藏进百宝箱
故乡啊……我摸爬滚打过的故乡
我就是你山坡上那树年年挂果的榛果
把眼泪埋进眼眶
把皱纹刻回胸腔
打开那一枚枚沉甸甸的军功章
再叫一声
我的如山老父
我的白发亲娘
【作者简介】
弓晓平,山西晋中寿阳人,中共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天空飞过一只荆棘鸟》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黄山魂》荣获第四届中国最美游记评选二等奖;《剪不断的情结——我的十一行》荣获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优秀奖,最近几年时间,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散见于《学习强国》《新华网文艺在线客户端》《华人文学》《京西文学》《远方诗歌文化传媒》《桃李文化传媒》《晋中日报》《寿阳文化》等网站与刊物。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