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李万全杨勇)当前正值“三秋”生产攻坚期,张八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紧盯群众在农事生产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靠前服务、精准破解难题,为全镇“三秋”生产筑牢坚实保障,让“党建红”成为田野间最亮眼的丰收底色。
走进张八桥镇的田间地头,“三秋”生产的忙碌场景里,一抹“党建红”格外醒目——针对无劳动能力困难群众的秸秆处理难题,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集中引进12台秸秆破碎机,用实打实的举措为140余户特殊群体打通农事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党建引领的温暖与秋日丰收的喜悦交织相融。“三秋”生产启动前,张八桥镇党委便提前谋划,组织全镇18个行政村党支部开展“田间大走访”专项行动。党员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农户家中、穿梭于地头田埂,重点摸排因年老体弱、身患疾病、子女外出务工等导致的无劳动能力家庭,逐户记录需求、建立台账。祁庄村村民韩现臣,子女常年在外务工,自家玉米秸秆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处理;同村的张得申因行动不便,不仅秸秆粉碎成了难题,就连下地收粮都十分吃力……经过半个月的细致走访,一份涵盖140余户特殊家庭的“秸秆处理困难清单”精准出炉,摆上了镇党委会的议事桌面。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八桥镇党委书记吕跃红在“三秋”生产专题部署会上明确强调。面对清单中反映的“秸秆还田机械短缺”“困难群众无力承担作业费用”等核心问题,镇党委迅速联动农业农村部门,创新推出“政府补贴+专业服务”模式,一次性引进12台新型秸秆破碎机,同时整合党员农机手、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等力量,组建起多支“红色助农服务队”,并建立“党员包联”机制,明确每台机械对应覆盖10-15户困难家庭,确保服务精准到户、不留死角。据统计,自11月4日秸秆破碎机进场作业以来,12台设备高效运转,每台设备日均作业面积达80亩,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农事压力。为确保服务不走过场、取得实效,镇纪委联合乡村振兴办组建专项督查组,全程跟踪机器使用效率、作业质量及群众满意度,通过随机抽查、入户回访等方式动态监督,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党建引领从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落实到解决群众具体问题的实效中。”
张八桥镇党委书记吕跃红表示,下一步,镇党委将系统总结此次“三秋”生产服务经验,推动秸秆还田、代耕代种等暖心服务从“临时帮扶”向“长效管理”转变,持续激活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让便民服务更持久、群众获得感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