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怡哲啊,我想给咱村上提个事儿,中不?”11月4日上午,宝丰县闹店镇双口村网格员张怡哲在村里走访时,被忙着摘花生的村民夏泮明拦住。张怡哲翻开随身携带的记录本说:“叔,您尽管说,我这就记下来。”“咱村东边那几条生产路,收玉米的时候被压得大坑小洼,现在要犁地种麦了,路不修,机器根本进不了地。”
下午,夏泮明就在村民群里看到了生产路平整施工的照片,他惊喜地感叹:“没想着上午提的建议,下午就动工,速度可真快!”这“提诉求、快解决”的日常,正是闹店镇以党建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基层治理机制、激活乡村治理活力的生动缩影。党建引领:锚定治理核心,激活基层效能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必须牢牢抓在手上。”近年来,闹店镇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职责赋予三方面发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组织架构上,该镇统筹成立基层治理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行业治理、重点整治三大专项组,构建“专班统筹抓总、分组协同落实”格局,确保治理指令快速落地、力量精准调度。
在队伍建设上,打破无职党员“无岗无为”局面,将全镇无职党员纳入党建网格管理,出台“党建+治理”责任清单,明确其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8项工作中的职责,推动治理力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下沉”转变,实现“群众上访找解决”到“干部下访解难题”的作风升级。
在职责赋予上,让党员深度参与村内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财务支出、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事务,赋予“话语权”“监督权”,使其成为基层治理“主力军”。如今,党员带头走访农户、解决难题已成为常态,村庄管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
法治护航:筑牢治理根基,打通服务末梢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石’,更是群众安心生活的‘定心丸’。”闹店镇以“法治护航乡村治理”为目标,通过机制建设、队伍培育、党员带头,让法治精神融入治理各环节。在全镇26个村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官”机制,同步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服务,解决“小事跑远路、大事犯愁”问题。同时,选拔163名“法律明白人”,通过“以案释法”“田间普法”等通俗方式,开展普法宣传13场、提供法律咨询130余次,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已化解邻里矛盾、劳资纠纷等各类问题50余件,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街头巷尾的法治宣传标语与穿梭服务的“法律明白人”,将法治触角延伸到治理最末梢,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法治成为基层稳定的“压舱石”。
警网融合:凝聚治理合力,实现小事不出村
“民警懂法规、网格员熟民情,他俩搭档,村民有事儿不愁没人管!”户口村支部书记马广峰对“警网融合”机制赞不绝口。该镇按“一村一民警、一网格配‘专职+兼职’网格员”标准,在26个村建成194个农村网格、2个专属网格,搭建精细化治理架构。民警与网格员建立“日常联动、应急响应”机制:民警牵头处理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开展反诈与秸秆禁烧宣传;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收集诉求、反馈难题,形成“1+1>2”协同效应。
9月23日下午,户口村群众练树红来到“警网“工作站求助,“俺85岁的老父亲早上出门后,到现在还没回来。”民警宋永涛迅速安抚家属、采集老人信息,联合村级网格员通过“警网”群组推送寻人消息,同时组织线下搜寻小队排查,最终在一公里外树园寻回老人,家属激动地来到工作站致谢。
“‘警网’融合让信息更畅通、响应更快捷。”宋永涛感慨道;网格员马红纳也表示:“有民警专业支撑,我们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
双措并举:织密治理防线,提升幸福安全感
闹店镇创新“摆理堂+天翼云眼”模式,筑牢“软服务”与“硬科技”双重防线。
“村里有‘摆理堂’,矛盾在家门口就能说开;路上到处是监控,晚上出门也特别安心。”范营村村民雷大爷对治理新举措赞不绝口。
“软服务”暖人心。目前该镇的26个村均设“摆理堂”,并且邀请村干部、老党员等德高望重的“说理员”驻点,用乡音讲政策、用乡情解矛盾,把“摆理堂”变成了化解纠纷促和谐的“暖心屋”。今年以来,“摆理堂”已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宅基地争议等问题11起,成功率达95%
“硬科技”护平安。该镇积极推进“天翼云眼”智慧安防建设,在村口、广场、主干道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监控200余个,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镇平安建设办公室通过云平台24小时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联动网格员与民警处置,形成“线上监控+线下巡查”立体网络。今年以来,全镇治安案件同比减少11起,发生率下降29%,村民安全感显著提升。
从一条生产路的快速修缮,到“党建引领、警网联动、说理化解、科技赋能”的多元体系,闹店镇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未来,该镇将继续优化治理模式,让“硬科技”与“软服务”同频共振,以基层高效能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绘就宜居宜业的幸福乡村新画卷。(李万全李万鹏黄魏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