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营养学会走进绿柳居食品有限公司侧记
2025年11月3日上午,济宁绿柳居食品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营养科学”的跨界对话悄然开启。济宁市营养学会王东菊会长携学会副会长、会员一行,在绿柳居总经理刘飞的引领下,步入这座弥漫着酱醋醇香的“风味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百年技艺探索之旅。
五代匠心:一缸一瓮间的百年坚守
跟随刘飞的脚步,会员们穿梭于绿柳居的生产区域与酱菜产品体验馆。空气中浸润着豆酱发酵的浓郁香气,阳光透过木窗洒在陶制酱缸上,仿佛映照出五代人接力守护的匠心剪影。
“从曾祖父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到如今标准化与古法并重的生产线,变的是工艺精度,不变的是对自然发酵规律的敬畏。”刘飞抚摸着祖传的酱缸感慨道。会员们驻足于酱油晒场、醋醅车间,观察黄豆在时光中蜕变为琥珀色酱油,糯米经发酵析出清透酸香。当听到腌制花生米需历经“三晒三腌”、精准控温控湿时,有人惊叹:“这不仅是技术,更是与自然对话的哲学!”
营养学视角:解码传统发酵食品的健康价值
在酱香萦绕的体验馆,王东菊会长拾起一罐黄酱,从营养学角度解读:“传统发酵食品富含益生菌、氨基酸和活性酶,是‘舌尖上的微生态宝藏’。”她指出,绿柳居坚持的古法酿造,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与现代营养学倡导的“天然、均衡”理念不谋而合。
会员们现场品尝了零添加的酱花生米,其酥脆口感与醇厚回味引发热议。“原来健康与风味可以共存!”“古法酿造中‘慢’的智慧,正是对抗现代饮食浮躁的一剂良方。”
康养新声:传统美食与健康中国的时代共鸣
座谈环节,张传海副会长传达了第四届中国康养大会的核心精神。他强调:“康养不仅是医疗干预,更是生活方式的塑造。绿柳居这样的老字号,用百年坚守为我们提供了‘食养结合’的范本——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膳食组成部分,对肠道健康、免疫力提升具有独特价值。”
他呼吁营养学界与传统食品企业加强合作,以科技赋能古法,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共同服务国民营养计划。
跨界回响:从“技艺传承”到“生态共建”
活动尾声,王东菊会长总结道:“今天不仅是技艺参观,更是一场风土、文化与科学的碰撞。绿柳居五代人的坚守,让我们看到‘工匠精神’如何通过食物滋养一方水土。未来,营养学会将推动更多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动,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大健康生态’。”
刘飞则表示,绿柳居将立足百年根基,持续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营养需求的融合,让酱缸里飘出的不仅是香味,更是时代需要的健康答案。
后记
当会员们走出绿柳居,手中购买的样礼的酱香仍未散去。这场跨越百年的风味对话,悄然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守护传统不是固守旧纸堆,而是让千年智慧在当代生活中重新生根发芽——这或许正是“康养中国”最动人的底色。
(供稿:济宁市营养学会 邵征,摄影:赵晓)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