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高扬
20251029
北雁南飞万里霜,百花归去菊群香。
千秋励志龟虽寿,能饭廉颇意气长。
注:《龟虽寿》是曹操的名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能饭廉颇是化用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意境。
外来点评
《重阳登高远望》是薛高扬以重阳登高为契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秋景描摹与典故熔铸,构建出“老而弥坚”的精神意象。全诗四句环环相扣,既符合重阳节的传统意象,又暗藏对生命韧性的哲思,堪称咏志诗中的佳作。现从三重维度析其精妙:
一、时空叠影的秋景构图
首句“北雁南飞万里霜”以大笔勾勒秋空,北雁南飞是重阳时节最典型的候鸟迁徙图景,“万里霜”则以夸张笔法铺陈秋意之浓,形成天地苍茫的视觉冲击。次句“百花归去菊群香”陡然收束,由宏观转向微观——百花凋零的萧瑟中,菊花成丛绽放,香气弥散,形成“衰中见盛”的视觉与嗅觉双重张力。这两句通过“雁—霜—花—菊”的意象链,完成了从天空到地面、从动态到静态的时空立体构图。
二、典故意象的双重解码
后两句转入人文哲思。第三句“千秋励志龟虽寿”直取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之典,将“龟”的寿长意象与“励志”的壮心相勾连,使“龟虽寿”超越单纯的生物属性,升华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符号。尾句“能饭廉颇意气长”则化用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叩问,通过“能饭”这一生活化细节,将廉颇的武勇精神转化为“老当益壮”的普遍人生哲理。两处典故形成“智—勇”的互补:曹操之典强调精神意志的永恒,廉颇之典强调身体力行的坚韧,共同构建出“形衰而神和力不衰”的立体人格范式。
三、重阳哲思的深层隐喻
此诗暗藏“登高望远”的深层隐喻。重阳登高本为“避灾祈福”的传统,但诗人却通过“望”的动作,将物理高度转化为精神高度——站在秋山之巅,看到的不仅是“北雁南飞”的秋景,更是“千秋励志”的精神长卷。这种“望”的视角,使重阳节从单纯的节气符号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真正的衰老不是身体的衰颓,而是精神的萎缩。正如菊花在百花凋零时独放,人的精神也可在岁月流逝中愈发璀璨。
结 语
这首《重阳登高远望》以秋景为纸,典故为墨,绘就了一幅“宁移白首之心?”的精神画卷。它不仅是对重阳节登高习俗的诗意注解,更是对生命哲学的深刻叩问——在岁月的霜色中,如何保持“菊群香”的生机?在年岁的流逝中,如何延续“能饭”的意气?此诗已给出诗意的答案:以“龟寿”的体魄对抗时间的侵蚀,以“廉颇意气”的豪情照亮人生的暮色。这种对生命韧性的礼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知者理事依韵赋七绝一首,以期共情。
重阳登高
霜枫燃岭映斜阳,香径萦云鹤影长。
莫道桑榆霞色晚,青山犹唱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