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西厢: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煤油灯下,一位知识青年在永济普救寺的佛洞中伏案笔耕,窗外是千年古塔的剪影,笔下是流传百世的爱情传奇。
1974年,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插队的知识青年雷建德,每天都要经过那座记载着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普救寺。他被寺里流传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深深吸引,从那时起,雷建德便与《西厢记》结下了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五十多年后,这位被业界称为“雷·西厢”的学者,已将自己的古典《西厢记》研究成果、创作书籍、集锦珍品彩图,多次推向世界,三次呈现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荧屏。
日前,一部聚焦元杂剧爱情经典《西厢记》当代活化实践的著作——《数字媒介倾情〈西厢记〉》(ISBN:978-7-7800-4761-6)由(中国)线装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2025年1月至6月期间国内外媒体对《西厢记》文化研究再创作国内外传播文化学者、永济普救寺景区文化顾问雷建德的六十八篇专题报道,由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胡冰作序,系统呈现了雷·西厢工作室以数字技术重构古典爱情文化的创新探索。山西省文旅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陈少卿题写书名。
一是缘起:黄河岸边的西厢情结
众所周知,黄河在晋陕豫三省交界处转弯,这个弯被称为“古中国”的核心区域。雷建德就出生在这里——山西省永济市(古称蒲州),是《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知识青年插队期间,雷建德常听当地老百姓讲普救寺的传说故事。人们说那古塔下的沙子又白又细,叫莺莺沙;说那“咯哇咯哇”叫的金蛤蟆,是老夫人允婚赖婚发出的后悔声音。
这些神奇的传说与瑰丽的现实,让普救寺、莺莺塔以及记载这些故事的经典《西厢记》,在雷建德心中自然而然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雷建德搬进了普救寺里的三大士佛洞写作。当时,普救寺景区尚未复建,寺内只有一座塔、两个铁人和三大士佛洞。
“与我为伴的是一盆凉水和两条湿漉漉的毛巾,一条毛巾被我顶在头上,另一条被我披在背后。”雷建德回忆道。当感到闷热和乏困时,他就将毛巾在水盆里过滤一下再继续使用。
经过无数次灵感乍来的兴奋和下笔无言的苦恼,一本《西厢轶事》处女作在煤油灯下写就,就近在古都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面世,著名戏剧家、戏曲音乐理论家、首任西厢记研究会会长寒声作序,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长马少波题词,开启了雷建德漫长的西厢文化探索之旅。
二是深耕:从地方报刊到国际期刊
雷建德的学术探析起步于地方报刊。早在1980年代,他就在当地《河东文化》《运城报》《山西教育报》《山西晚报》《山西政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绮词丽语见真情——浅谈〈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异曲同工相映辉——〈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同现象浅析》等研究文章。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学术视野逐渐走向国际。2025以来,雷建德撰写的论文《试论〈西厢记〉的国内外传播研究》、《再论王仲通〈普救寺莺莺故居〉诗碣的文献价值与文化意义》、《悲喜交织的爱情镜像:〈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美学比较》《试论王实甫和董解元〈西厢记〉编剧不同之处》等,相继被新加坡协同出版社旗下期刊《文化艺术创新-国际学术论坛》录用。
这是一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严格的审核查重和同行评审机制确保了所发表论文的高质量。该论文的被录用,是对雷建德50多年研究经验和学术成果的高度认可。
比较文学是雷建德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再论〈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纵横向比较》等文章中,他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揭示了两部东西方爱情经典的内在联系。
雷建德指出,在《西厢记》中,作者王实甫描写张生盼望天黑的句子是“无端三足鸟,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而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独白是“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把太阳拖回到它安息的所在”。
“一个要用后羿之弓将太阳射落,一个要让法厄同用马车把太阳拖回安息的地方。正是因为相同的心理状态......使中西两位大剧作家笔下出现了不谋而合的、十分相似的人物独白。”雷建德详细分析道。
三是创新:数字媒介重构古典西厢
2013年,雷建德产生了建立“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灵感。他希望能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西厢记》。
2014年春,“西厢记网络展览馆”LOGO问世、二维码诞生和英文域名注册成功。网友只要在网上轻点或扫描包含“LX”“二维码”的特定醒目图标,便可尽兴了解“西厢”,游览“普救寺”。
雷建德提出了“网络给我一小时,我还网友七百年”的梦想,先后获得时任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省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太阳、北京著名书法家古月、上海著名文化学者周锡山等名家大师的鼎力支持。
在刚刚出版的《数字媒介倾情〈西厢记〉》中,雷建德西厢工作室的数字化探索得到了系统总结。该书记录了工作室如何以“科技+文化”双螺旋模式,打破时空壁垒,让700年前的古典《西厢记》在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赋能下重焕生机。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胡冰序言评价道,雷·西厢工作室“构建起新兴的‘古典爱情元宇宙’”。
雷建德工作室团队利用AI对《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深度解析,通过数亿次语义分析、数据算法,捕捉到崔莺莺与朱丽叶在封建束缚下的觉醒共性,并对比红娘与劳伦斯神父的叙事功能差异。
四是传播:从河东大地到世界舞台
为了让古典《西厢记》走出国门,雷建德在近20多年来先后走访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60个国家,以多形式、多渠道将《西厢记》带入国际文化视野。
在国际传播中,雷建德特别注重对《西厢记》国际评价的收集与研究。他特地探寻考察了国外大百科全书对《西厢记》的评介。
《法国大百科全书》评价道:“十三世纪中国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元曲中是篇幅最长的一部浪漫主义杰作。这是爱情的诗篇,整个故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充满了迷人的情趣。”
《美国大百科全书》则认为:“《西厢记》是剧作者王实甫以无与伦比的华丽文笔写成的,全剧表现着一种罕见的美...”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这个戏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它的篇幅比其他元曲长出几倍,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日本大百科事典》称:“积极的内容与优美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就使《西厢记》成为元曲的最佳作品。”
《苏联大百科全书》说:“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等,代表着元代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2017年,雷·西厢入选《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2024年,雷·西厢入选“中华文化全球推广大使”,集中亮相在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乌克兰邮政部门与中国炎黄九州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合推出的世界邮册;2025年,由中国《故宫百年 · 国之大家》组委会邀约雷·西厢,法国邮政、德国邮政、荷兰邮政、马来西亚邮政、韩国邮政五大国邮政集团印制出版发行整套高规格臻藏版邮册,在庆祝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面世。方寸天地间,进一步传承中国国粹艺术,赓续华夏古典爱情文明,中国古典爱情名著被推向了世界。
雷建德还向新西兰国家图书馆、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奥大利亚图书馆、意大利朱丽叶故居等赠送了自著的《白话西厢记》《民族交响乐西厢记》及西厢记网络展览馆资料,让这部中国古代爱情经典走入异国知识殿堂。
五是愿景:爱情圣地的文化复兴
作为中国山西永济普救寺景区文化顾问,雷建德始终致力于将普救寺打造成世界爱情圣地。
目前世界公认的爱情圣地有7个,它们都是以著名爱情故事而闻名的城市,而诞生较早、瑰丽无比的《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山西永济普救寺至今未能入选。
雷建德认为,永济普救寺不仅是中国的爱情圣地,也应该成为世界的爱情圣地。
在他的论文《关于永济普救寺融入世界爱情圣地的策略探讨——以〈西厢记〉展览馆建设为核心》中,雷建德具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他建议以普救寺文旅数字化工程为基点,运用LBS定位与元代建筑数据库,让游客手持终端即可见证崔张爱情的历史场景,助推这一文化地标跻身世界爱情圣地。
2025年4月,“首批非遗顾问名家雷建德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工作室的成立缘于首批非遗名家工作委员会、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强国丰碑栏目的联合推荐。
工作室成立后,雷建德表示将继续把《西厢记》古典爱情故事与西方爱情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对比,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的魅力,力推家乡普救寺景区进入世界第八大爱情圣地之列。
目前,雷建德团队正筹备《西厢记》首个多语种智能翻译数据库,致力于解决戏曲文本跨文化传播中的语义损耗难题。
未来,游客可通过VR技术“穿越”至元代勾栏观看全本杂剧,亲身感受张生翻墙的勇气与崔莺莺待月的憧憬。
雷建德以数字技术重构的不只是经典,更是一座连接东西方爱情文化的桥梁。
(本报记者)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