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婚姻,乃人生之重要课题,亦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古往今来,真挚的婚姻始终以爱情为纽带、以责任为支撑,传递着人间温情。然而,当前社会中,部分地区出现的高额彩礼、炫富攀比等不良现象,将婚姻异化为“明码标价”的交易,不仅背离婚姻的本质初衷,更给家庭幸福与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坚守“婚姻不是买卖,幸福无需标价”的价值共识,涵养健康婚恋观,已成为亟待关注的现实命题。
婚姻的核心在于情感共鸣与携手同行,而非物质的堆砌与利益的交换。从相濡以沫的传统婚姻典范,到新时代平等包容的婚恋模式,无数实例证明,真正的幸福源于夫妻双方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在精神上彼此契合。当彩礼成为衡量婚姻的“标尺”,当婚房、车产成为步入婚姻的“门槛”,爱情便会被物质裹挟,婚姻也将失去原本的温度。部分家庭因高额彩礼陷入经济困境,甚至引发矛盾纠纷,不仅消耗了家庭积蓄,更让婚姻从一开始就蒙上利益算计的阴影,与追求幸福的初衷背道而驰。
幸福的真谛,从来不在“标价”的高低,而在用心经营的点滴。一对夫妻或许没有奢华的婚礼,却能在柴米油盐中共享生活乐趣;或许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却能在风雨同舟中筑牢感情根基。那些将婚姻等同于“买卖”的观念,本质上是对幸福内涵的误解——幸福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商品,而是夫妻双方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困境中的相互支撑,是平淡中的彼此陪伴,是岁月沉淀下的信任与默契。这种无法用价格定义的情感联结,才是婚姻长久、家庭幸福的核心密码。
涵养健康婚恋观,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加强价值引导,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弘扬“婚姻非买卖”的正确理念,挖掘传播真挚婚姻的正能量案例,让健康婚恋观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治理作用,针对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通过村规民约、社区调解等方式加以引导规范,帮助群众树立理性婚恋观念。同时,年轻一代更应主动摒弃功利化婚恋思想,将爱情与责任置于首位,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让幸福摆脱价格束缚。
婚姻的美好,在于两颗心的同频共振;幸福的珍贵,在于历经岁月依然温暖。唯有摒弃“买卖”思维,坚守情感初心,才能让婚姻成为滋养幸福的土壤,让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石。这既是对传统婚恋美德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