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与诗心的共鸣:在陈持平教授画作中读李商隐的惘然与追忆
当陈持平教授的这幅海底主题画作铺展于眼前,浓墨重彩间,李商隐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竟如暗流般悄然漫过心际——艺术与古典诗意,在此刻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画面里,是被幻梦浸润的海底秘境。深邃的底色如夜海般幽谧,墨色线条似海藻或洋流,于朦胧中漾开姿态;星子般散落的蓝点,为幽暗空间缀上了空灵的呼吸感。两条色彩鲜妍的鱼居于上方,斑斓的鳞光、亲昵的姿态,仿佛正沉浸在一段专属的情愫里,鲜活又带着几分不真切的浪漫;下方,一只明黄色的海马静卧在翠绿如珊瑚枝蔓的载体上,神态悠然,细节处的笔触与色彩碰撞,让海底生命的灵动与画面的梦幻感水乳交融。
李商隐的诗句,向来以对情感的幽微捕捉著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道尽了人类共通的生命体验:当情感在“当时”流转时,往往裹挟着不自知的朦胧与怅惘(“已惘然”);唯有当光阴流逝,“此情”沉淀为记忆,才会在“追忆”时显露出它的深沉与珍贵。
陈持平教授的这幅画,恰似将这种“惘然”与“追忆”的情愫具象化。画面里的海洋生灵,它们此刻的相依、静栖,或许正是“当时”的情境:鱼的亲昵、海马的悠然,在深海的朦胧背景里,带着一种“身在此中,未觉情深”的怅惘感;而当我们作为观者凝视这幅画时,又何尝不是在“追忆”那片海底曾有的温柔与意趣?画的色彩浓烈却不失梦幻,如同记忆里被时光晕染的片段;海底的静谧空间,又为“此情”的生发与回溯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它既像当下正在发生的鲜活场景,又像从记忆深处打捞起的、带着怅惘美感的碎片。
于是,画笔与诗心在此共鸣:陈教授以色彩与造型构建的海底世界,借由灵动的生命群像,与李商隐的千古名句遥相呼应。观者在视觉的沉醉中,亦能沉入对“此情”“当时”的诗意思索,体会那惘然与追忆交织的深情,感受艺术与古典文学跨越时空的精神共契。
作品欣赏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
This sentiment now only lives in my memory,despite that I was perplexed and sad at that time.
(Li Shangyin of Tang Dynasty)
画布 acrylic paint 丙烯颜料 2025CP Chen 陈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