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渐深,桂影婆娑。在寒露节气后的最后一抹秋阳里,中山市乐乐乐艺术团2025年乡村振兴文化惠民曲艺下乡演出,随着华照村舞台上经久不息的喝彩声,画上圆满句点。这支由32名平均年龄超67岁的银发文艺兵组成的队伍,带着对乡土文化的赤诚,历时三个月穿梭于关塘、大车、濠涌、龙穴鸡头角、泮沙、翠亨下沙、崖口、华照、左步、横门、冲口门上栏、南塘12个村落,用带着乡音温度的曲艺,为村民们送上了一场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化盛宴。
乡音传情:老曲新唱里的文化共鸣
每场演出总以广东经典乐曲《花间蝶》开篇。孙志伟、吴志邦、欧阳志、梁釗名、梁耀坤、林卓荣、陈就成、陈岳江、骆硕薇等九位乐手执弦拨阮,琴音如溪涧淌过青石板,曲谱早已融入骨血。
在崖口村的老礼堂里,当艺术团的咸水歌响起时,台下围坐的阿公阿婆们眼尾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跟着旋律轻轻哼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是中山疍家文化的活化石,却因时代变迁,年轻一代多已疏离。为让传统曲艺焕发新生,艺术团特意将经典咸水歌重新编排,融入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当唱到“鱼塘翻金浪,稻穗弯脊梁”时,台下有人拍着大腿喝彩。
除了李带娣婉转动听的咸水歌,岑玲的粤剧表演唱《荔枝颂》清甜如蜜,李月兰的《祖国颂》声震屋梁,黄凤妹的《彩云追月》琴韵流转,每段唱词都勾动着村民的乡愁。在左步村——这个孕育过孙中山战友欧榘甲、漫画大师方成的红色村庄,林炳祥、林国正等演员带来的粤剧选段《山乡风云》《沙家浜》,更让观众湿了眼眶。
文化赋能:小舞台撬动振兴大能量
从前农闲时,大家要么摸麻将,要么蹲墙根下棋聊天;现在听说艺术团要来,老早搬着凳子占前排位置。一位村支书的感慨,道出了演出带来的改变。舞台上,村民自发参与互动节目,宣传百千万工程建设精神的抽奖问答,现场组建的村舞蹈队跳得有模有样;舞台下,外出务工的小年轻特意请假赶回来,连放了学的孩子都扒着舞台边看不够。更让艺术团惊喜的是,有孩子则缠着要学粤剧身段,有人提议村里可以考虑开设“非遗课堂”。
“文化惠民不是单向输送,而是唤醒乡土文化的内生动力。”翻着记满演出节目单的日志本,艺术团永久名誉团长简素梅目光温暖。现任团长施维指着台下攒动的人头说:这场演出没有白来啊!团里中青年骨干谭文红、陈建群、欧阳桂玲与资深演员邝达隆、黄丽红、欧阳志搭档,将《光棍姻缘》《杨梅争宠》《魂梦绕山河》《凤阁恩仇未了情》演绎得活色生香;舞蹈演员林巧勤与副团长梁玉根分别独唱的《我的祖国》《父老乡亲》,更是唱得台上台下泪光闪闪。
暮秋晚风轻拂,华照村舞台的灯光渐次暗下,后勤组的徐爱娣一边整理灯光设备,一边和团员们聊着今晚观众的反响。这支扎根乡土的文艺轻骑兵用脚步丈量乡野,用弦歌传递温度——当粤韵接上乡村的地气,当文化融入振兴的血脉,每一段唱词都是情感的纽带,每一个鼓点都是精神的火种,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文化灯塔。
2026年10月10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