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南方 朗诵:夏帅盟
在唐古拉高寒的星空下
在格拉丹东晶莹的冰川里
一粒雪
梦见自己汇入浪花
一滴水
梦见自己融进沧海
就这样 它演变为长江
长江之水 万古奔流
像一部壮丽非凡的歌舞史诗
在中华大地峥嵘辽阔的阶梯舞台上
不舍昼夜地宣演着惊天动地的神妙与瑰伟
夜幕降临
云间剧场的穹顶之上
璀璨的群星像无数盏彩灯
奇峰耸峙的通天河峡谷瀑水飞悬
沉寂的梵唱
仿佛还在摇曳的经幡下飘荡
自由而纯净的天籁
让悠漾的神思企向远方
顺流而下 眺览川西
钟灵的岷岭 毓秀的峨嵋
彩色水流溢的九寨沟
都是天地造化的奇观
迈步向东 便又发现
不知是谁
抽出雪亮的刀
把一匹岷江裁成两半
澄波分处
稻浪翻滚的成都平原
变成一幅绮丽的蜀锦
隔江相望
便是纯净而高峻的彩云之南
洱海的明月 苍山下的蝴蝶泉
映着白族姑娘甜密的笑脸
钟鼓锵鸣的纳西古乐
崩石裂岸的金沙江巨浪
在旋转的风中激越混响
可是缓步的旅人在佛光里合掌
他们带着檀香味的足迹
像一串串刻着真言的念珠
古老的白帝城
穿着藏青色的时衣
望着不远处的瞿塘峡口
然而此时 月亮像一面新磨的铜镜
如同舞台顶上的追光
把宁静的光束
垂直射向伫立于云端的神女峰
夜风吹拂 雾绡缭绕
她孤茕的身影
在江水中摇漾
仿佛在着意诠释李商隐的诗句
“神女生涯原是梦”
涌流衍注洞庭湖
岳阳楼外 烟霭朦胧的波面上
零散的渔火 疏落的航灯
在宛如往古的天空下闪烁
冷月西垂
秋风吹散草上流萤 吹散岸边的落叶
泽畔行吟的屈原
挺峨冠 抚长剑 对天发问
被兵火烧残的故国
是否还有兰芷的芳芬
可汩罗的夜色里
只飘荡着郑袖的裙影 楚王的笑声
然而刻在湘妃竹上的《九歌》
就像不朽的青铜
成为洞庭湖上的船歌
连同他的《离骚》
连同郢都的雪唱
被世代讴传
浩浩长江
一路狂歌劲舞
到达白云黄鹤的故乡 到达二水汇流 三镇鼎立的大武汉
因为长江之水的滋育 这座宏伟都市
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城邑史
大禹治水的纪功碑
伯牙台的高山流水曲 屈子骚踪 崔颢和李白的咏唱
都是这座大城的文化经典
从汉阳铁厂蹒跚起步
到红色钢城铁水奔流
从打落帝王冠冕的枪声
到“二七”大罢工的怒吼
从武昌红巷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到汉口鄱阳街的八七会议
从抗洪纪念碑的铭文 到抗疫封城 万众一心
汉水之滨 长江两岸
社稷经纶 风云际会
中国社会的每一次觉醒
每一次变革
每一次进步
每一次转折
都像照破黑暗的炬焰
让历史的天空光辉永存
在广厦连云 远目无际的大武汉
长江的臂弯里
有烟波浩渺的东湖
有众多明丽秀美的浚池渊泽
可是 淘荡古今的长江
却在一位旷世伟人的臂弯里
这位手挽长江的巨人 就是伟大的毛泽东主席
青年时代 他矢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是人中大鹏
他是浪淘不尽的盖世英雄
一九五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毛泽东第一次在武汉横渡长江
那天 他早晨从长沙到达武汉
接着视察了即将建成长江大桥
下午二时许 他从武昌造船厂入江
此时 江面刮着六级大风
流急浪高 漩涡连叠
可身形伟岸的毛泽东
竟然如步闲庭 如履平地
他高超的游泳技能
如同他的政治智慧一样精彩绝伦
毛泽东钟爱武汉 钟爱长江
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四十八次来到武汉
十八次在武汉畅游长江
每一次畅游
他都把他的雄魂壮魄以至整个生命付与长江 融进长江
在第一次畅游长江后
他写下了那首光耀史册的词章
《水调歌头·游泳》
在这首词里
他展现他擘画的宏图
“高峡出平湖”
可直到他去世后三十三年
他心中的盛景才成为现实
有了三峡大坝一百八十五米的高程
有了足以照亮大半个中国的发电量
此后 漫过长江堤防的
不再是滔天的洪水
而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而是大地上的银河和无数不夜城的灯光
踏入吴头楚尾
尽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庐山
可是置身山外却也显得寻常
这时想起杜甫的名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顿时觉得这真是绝好的写照
因此也就无意在此淹留
可是也决不会拒绝鄱阳湖的波浪 景德镇的瓷彩
如同不会拒潇湘夜雨 洞庭月色
流经吴楚分疆的安庆
宽阔横放的长江之水
迎纳着众多奇秀的山川
便扬起辉彩纷呈的文化浪花
晴朗的夜 是一台布满金星的龙尾砚
桐城派散文和用宣纸宣笔绘制的水墨长卷
与一条磨得发亮的徽商古道紧密相连
八百里皖江
恰似徽班戏曲永不落幕的流动剧场
沿岸的大地上
立在云端的马头墙
分开却又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黛瓦檐廊
长江上空的迷蒙烟雨
落入无数方四水归堂的天井
最后都流进浩瀚长江
在富饶广袤的烟雨江南
放眼古都南京
纵是“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形胜地
可他处却无险可据
况且六朝金粉早已涤净
一家春梦早已沦碎
那些邈远的历史陈迹
包括鸟衣巷口的斜阳
朱雀桥边的衰草
括包秦淮河的桨声灯影
莫愁湖的画坊歌尘
都无法激起胸中诗情
无法震沸心头热血
平静的江流
绕过燕子矶 绕过桃叶渡
带着渴望和最初的梦想
急于奔向广阔无垠的浩瀚大海
黎明之前
两岸都市的灯火依然灼亮
可是转眼清晨已经来临
此时 淡烟如纱笼罩的水面
无际浪涛从东方涌来
碧蓝的海水奔向棕黄色的江流
像是在拥抱满身征尘的客人
那带着咸味的亲切不可抗拒
二者很快融为一体
至此 劲勇而灵秀的长江
已经完成了它从高原雪线开始的万里远征
另一支迎接者的队伍是群集的海鸥
它们像无数白色的纸片漫天飞翔
它们不断呼叫着
像是在发表友好致辞
不多时 金色的太阳喷薄而出
长天和大海之间
曦辉艳耀
雾霭蒸腾
云霞炳蔚
火焰一样炽燃的潮水喧腾澎湃
像是一面扑天挥舞的大旗
无数浪花在猛烈击掌 在纵情欢呼
光芒无限的朝日
映红了凝伫的灯塔
映红了海面的航船和远岸的楼宇
这是庄严隆重的时刻
为了庆祝川壑朝宗
为了庆祝江海融会
一次辉煌的盛典正在举行
明绚的画卷气象万千
粲如烈火的珊瑚树
晃射着藻绘的七彩虹霓
浩浩荡荡的潮声
把全世界的语言都译成金色的歌唱
作者:李南方,资深新闻人、诗人、散文家、辞赋家、楹联家。1947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68 年参军,1973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77 年退役。曾任武汉市卫生局科员,《武汉卫生志》副主编,而后进入新闻界,先后任《武汉晚报》记者、编辑、主任编辑、新闻研究室负责人。
朗诵:夏帅盟,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声暖江城”朗诵分享会发起人,曾获得湖北省普通话大赛一等奖、武汉市第一届、第三届“百姓明星”朗诵双冠军。
顾问及编审团队
首席艺术顾问:瞿弦和
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任编委:谢东升
编委成员:
投稿须知
投稿通道:
邮 箱:478358323@qq.com
联系人:陈立华 13907125104
投稿要求:
1.音频mp3格式、视频mp4,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
2. 纯文本格式的作品文稿及简介,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文稿及简介,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文稿及简介。
3.作者和朗诵者照片,照片请勿添加边框等装饰。
4.特约组稿多篇作品请分类编号。
5.投稿人请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沟通。
6.来稿我们会认真审听,择优发布。
总 编:谢东升
主 编:杨建松
副 主 编 :魏月辉 刘建林 陈 辉
承办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诗歌音乐专业委员会
指导老师:晓 吾
责任编辑:杨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