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江夏区文化馆
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 马瑞 宋思妍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王亦侠(1903—1993),原名王英如。山西临汾土门村人。父亲王方仪是清光绪年最后那批秀才之一。其人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且性格豪爽,不拘封建礼节,被人们戏称为“王疯子”。他种过地,当过粮店伙计,开过商铺,破产后还做了道士,所以,思想开通,学问出众,对子女的影响极大。
英如是老大,手下有两个弟弟。刚到四五岁时奶奶和母亲就背着父亲给她缠足。英如极为反感。在河南经商的父亲得知后,立即写信警告说:“如果你们给英如缠了脚,我回去就用斧子把她的两只脚给剁掉!”吓得奶奶和母亲再也不敢了。所以英如长大后常说:“我很感激父亲!如果裹了脚,后来我就无法求学深造,也很难并走上革命之路,更不能带兵打仗了。”
她父历来主张“男女平权”。也常说:“我绝不会用金银财宝给女儿做嫁妆。我陪送她的是学问,让她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我家女孩绝不比男孩差。英如将来一定能成为女中豪杰!”所以他非常重视英如的教育。6岁那年就送去启蒙;8岁时又将她送进临汾城里刘氏私立女子小学读书。14 岁时支持她考入山西省立太原女子师范。在这里她受到了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文化的强烈影响,初步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更为重要的是,她结识了女革命家刘亚雄。
1926年北伐革命军攻下了江夏县城,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已经和张稼夫成家而且有了一个孩子的王英如迅速更名“王亦侠”报考军校。当时报名的女青年多达三千,她是183 名被录取者中唯一的晋女。
考上军校不能带孩子哟,正帮毛泽东举办农讲所的丈夫说,附近有个天主教堂。去了教堂后神父说:“孩子可以收,但从此就不属于你们,而属于上帝了。”王亦侠一听这怎么行?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寄养在一位贫苦的车夫家。
2月12 日军校开学了。授枪时,她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誓与枪共存亡,人在枪就在!”为了迅速掌握枪支性能,她苦练装卸和射击技术。所以后来抗日时,她能用双手射击而且枪法精准。
进入4月后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为了稳定武汉秩序,军校每天都要派出学员上街巡逻,王亦侠不仅带队充警,还曾到裕华、震寰等纱厂宣传革命。就是在这里她亲眼目睹了女工的悲惨,看见机器边的纸箱里熟睡的婴儿,怎样因为落满飞絮而变成了“棉花伢”。
5月,她们和农讲所的学员一起编入中央独立师第三团,向纸坊开进。行前叶挺动员说:“从今天起,你们就不再是中央军校的学生了,而是正规军,是中央独立师的士兵了。你们要勇敢坚强,担负起当前的革命重任。”
那时的她们白天宣传、救护,晚上站岗、放哨。一路从纸坊打到土地堂,再向嘉鱼、蒲圻、咸宁、新堤攻击前进。渴了就喝涧水,饿了只能勒紧腰带,夜晚露宿山头,下铺军毯,上盖雨衣,清晨起来个个的头发都湿透了,军毯一拧一滩水。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困苦,革命军终于凯旋了,湖北省妇女协会特给女生队赠送了一面“开历史新纪元”的锦旗。就在大家庆祝胜利时,王亦侠却收到噩耗:她的孩子因病夭折。更让她痛苦的是,一贯高喊革命的汪精卫也叛变了革命。王亦侠勇敢地批判了这个叛徒,还毅然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经张去非介绍于当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15日,军校提前举行了毕业典礼。政治总教官恽代英最后赠言说:“希望每一个同志都是一粒革命种子,不论撤到什么地方,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志们都走了,王亦侠因怀孕被组织安排在“汉口工人子弟学校”做老师,以掩护张稼夫继续从事兵运。任务结束后张稼夫只身去找组织,而王亦侠因为临产,被留在十八师师长张轸(1949年带队在金口起义)家任家庭教师。
1929 年,张稼夫在上海找到了潘汉年,王亦侠也来到上海。当张稼夫出任中共山西省工委秘书长时,王亦侠就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会员的身份在太原从事工人运动工作。1937 年春她回到临汾,经省工委批准建立了中共临汾支部,王亦侠担任了第一任书记,不仅如此还主动请缨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做了真正的女司令,打得日寇闻风丧胆。1938年7月她奉调到达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西安当道士的父亲知道后,悄悄托人带信来说:“英如儿,你选择的道路是对的,共产党是杀富济贫的。”收到父亲的来信,王亦侠南望的双眼湿润了。
1939年春她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妇女委员会委员。1940年起任中央情报部教育科科长, 1949年2月被选为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王亦侠先后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政策研究室农村工作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任过农工部党委办公室主任、副书记。1993年,她把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也为中国的妇女运动竖起了一座永恒丰碑!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马瑞,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曾获江夏区“教学大比武”二等奖。
诵读:宋思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喜欢看书,曾获得中国青少年国学大会网络总决赛季军,征文获安徽省优秀作品奖等。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组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劳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2024年荣获“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荣誉称号。《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四年阅读逾两亿一千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