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沉淀的“心语”结晶
——亓慧老师散文集《动心处着墨》读感
李 皓

掂着亓慧老师由团结出版社付梓的散文力作《动心处着墨》,指尖触到的是纸张的厚重,心底泛起的更是沉甸甸的分量。恰逢收获时节,我们齐聚于此,共品这份既属于亓慧老师,同时也属于我们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的文学硕果,这份喜悦与珍视,格外真切绵长。此刻,我愿以文学同道中“老大哥”的身份,向亓老师这份秋日里的耕耘之获,致以如秋实般厚重的祝贺,及如秋意般深沉的敬意!
人生如四季流转,草木经春秋枯荣。每个人的数十载光阴里,总要历经数十轮寒暑交替,尝遍世间冷暖;总要在独一无二的生活轨迹中,品尽人生的苦辣酸甜。这份生命体验,是人人共有的行囊,但能将其凝练成文字、铺展成篇章的,终究是少数。而我们这些跻身文学协会、被称作“作家”的人,正因这份文字的坚守,有了别于常人的精神印记;这份将生活感悟化作墨香的收获,也成了我们这群“文学清教徒”与其他职业劳动者截然不同的心灵馈赠。
亓慧老师生于乡野,毕生躬耕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民教师岗位,后期还曾担任乡镇街道专职新闻通讯员。这份独特的人生履历,不仅勾勒出她的职业轨迹,更暗合了她文学创作的脉络——于本职之外,为心灵寻得一片抒写的天地。翻开这本集子,75篇或长或短的散文,如一条清晰的时光线索,串联起亓老师大半生的人生故事与生活体悟。这75篇文字,便是她半生笔耕不辍的文学答卷,其中的酸甜苦辣,她自知深浅,而我们每一位读者,亦能从字里行间读懂一二。
古人云“我手写我心”。亓慧老师的笔名与网名皆为“心语”。由此便知,这75篇散文,正是她将大半生人生阅历与职场感悟,经岁月沉淀后凝结成的“心语”精华——每一个字,都是心底的声音;每一篇文,都是生命的印记。
这本倾注亓慧老师心血与智慧的集子,以“小我、大我、无我”三章架构全篇,层次分明,意涵深远。
“小我”篇章,聚焦未涉世事的童年时光。纵使家境清贫曾添几分酸涩,却难掩童真岁月的烂漫与欢乐。这份纯粹的滋味,在《挖菜的那张小镢子》里藏着乡野的趣,在《儿时的乐园》里漾着无忧的笑,在《知学乐学》里载着成长的暖,一读便知。
“大我”篇章,篇幅较丰,写尽“入世”后的职场与生活。《初入师范学校时》的骄傲、《我的语文课堂》的丰盈、《浓浓同事情》的温暖、《茉莉花香溢满堂》的和睦……字里行间满是生活的甜,是职业的荣光,更是家庭的温馨。
“无我”篇章,虽以“无我”为题,却是亓老师倾注心力最多的部分。《迎审固卫敢当先》《追梦路上精进不休》《独路,这里风景独好》等,这些以人物与乡村为主题的文字,多是她担任专职新闻通讯员时的纪实之作,或是退休后深入乡野的采风随笔。文中虽少见“我”的踪迹,却处处是“我”的视角——以眼观时代变迁,以笔颂模范风采,以心赞乡村锦绣。这些“时代赞歌”,字字皆是发自肺腑的真诚“心语”。
若将亓慧老师的写作生涯比作一根坚韧的藤蔓,那么这75篇散文,便是藤蔓上缀满的累累硕果。在这个丰饶的秋天,我们亲手触碰这份收获,便读懂了何为沉甸甸的喜悦,何为心底涌起的幸福。再次向亓慧老师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需向亓老师致歉:国庆假期中,您两度与我联系赠书,无奈彼时我正滞留胶东老家处理琐事,直至本月10日晚饭前才得见这本大作。因时间仓促,又杂事缠身,未能逐字细读,仅作通篇浏览后草成此文,见解粗浅之处,还望亓老师海涵,也请在场的各位同道包涵!
今年的北国之秋,颇有几分江南的温润。自国庆假期至今,秋雨一直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我便不在缠绵不再絮叨,以免扰了这份雅致。接下来,愿静听各位同道的高见!
2025年10月10日晚匆草于济南市莱芜区阳光花苑。

作者简介:
李皓,笔名浩泉,在济南工作、定居的青岛平度人。中共党员,退休党报新闻工作者、高级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