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诸城东北乡的古密水,如今的百尺河,既藏着 “神牛救城” 的奇幻轶闻,又见证了韩信 “潍水之战” 的卓越谋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台见新的作品,走进古密水的前世今生!本栏编者插图。】
点击头像 关注我们哦
百尺河镇区段
台见新
诸城东北乡有一条古老的河,古称密水,又名百尺水,今称百尺河,自古以来就以声名显赫,闻名于世!
清《乾隆县志》载:“密水,即百尺水,有二源……东源出五弩山……经公孙定国寺前与西源(注:发源于鲁山)合。自此北流……径百尺河北村(以水名也)。《水经注》俗谓之百尺水,古人皆以堨溉田数十顷,今其堰不可考矣。”
又据《今县释名》载《水经注》应劭曰:“高密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密水入潍,潍水兼密通称……盖其源言之谓之高。”
密水自古就以水深浪急而声名显赫,曾有诗赞曰:“密水泥深没马蹄”,又道是“百尺河里千寸水”,盛名之下的密水,竟然覆盖了潍水之名,以至于古代潍水兼密通称密水!
因此,潍坊地方学者,把古代潍水进入潍坊境内河段,统称密水,并且有上密、中密、下密之分。上密指的是潍水流经诸城一段,中密则指的是流经高密地段,下密指的是流经昌邑入海地段。
密水的声名显赫还在于以此命名的地名,其中古老的高密县之名,以及北宋时期密州的命名,都是因境内密水而得名,古代密水名头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潍河,是山东境内第一大河,古称潍水,别称淮河,发源于日照市莒县西北部的箕山和屋山。潍河干流总长246公里,总流域面积6367平方公里。潍河上游在临沂地区和日照市的五莲县,从五莲县西部进入诸城市的墙夼水库,在潍坊市地区区城内流经诸城、高密、昌邑等市、区,在昌邑北部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
密水,又称百尺水,原来有二源,(1)发源于胶南的五弩山,(2)发源于诸城鲁山,流经诸城东北乡的林家村、辛兴、百尺河、昌城四个乡镇,在昌城镇巴山西北入潍,全长仅仅45.6千米,流域面积371平方千米。
事实上,密水只是潍水的一条重要支流,那么密水为何有这么十分显赫的名声呢?其实,这与密水水深浪高的特点有关,与民间一直广为流传的“九十九尺淹了城日城,一百尺淹不了百尺河庄”的故事,和有关“神牛”的传说,由此形成了沿河两岸过春节不迎财神迎神牛的古老民俗,以及汉代“潍水之战”有着密切的关联。
密水的发源地之一鲁山海拔256.7米,而下游的巴山海拔仅116米,上下落差140多米,加上支流众多,河流干短,河床狭窄,每当夏季山洪暴发,洪水就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呼啸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声势十分浩大,这就形成了密水水深浪高的奇观。
相传,古代潍水两岸有三座著名的城池,分别叫城阳城、城阴城、城日城。城阳城就在潍水西边,即现在诸城市相州镇城阳村;城阴城在潍水东边,即现在高密市田庄一带;城日城就建在潍水下游河床冲积地带,就是现在的昌邑市大泊子一带,城墙高达九十九尺,三座城池呈鼎足之势,屹立在潍水之畔。
一年的夏天,河神要拓宽河道,然而城阳城、城阴城、城日城阻挡了河道,于是,河神借着夏季雨大,兴风作浪。先把潍水的鱼鳖虾蟹都集中起来,分别到城阳城、城阴城前蓄水待势,又派了两条蛟龙到密水的上源百尺河庄后抵角蓄水,待到水高百尺之时,想来个水漫金山。眼看着两条蛟龙抵角蓄水高达百尺之际,突然来了一只神牛,猛地连吸了三口河水,河水立即“唰”地退了回去。河水突然变小,两条蛟龙大吃一惊,见是一头小牛坏了他们的大事,立即禀报了河神,河神勃然大怒,一边命令蛟龙继续抵角蓄水,一边站在摩天冢上撒麦糠。河水又一次暴涨起来,神牛又赶紧吸水,结果吸进了大量的麦糠,呛了胃,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喷嚏,这下可了不得啦,神牛一个喷嚏把吸进肚子里的河水全倒了出来,把河北岸冲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水湾,至今人们称其为老龙湾。河水又一次暴涨起来,两条蛟龙趁机挟这百尺之水顺流而下,汹涌的河水奔腾着、咆哮着,像一匹脱缰的烈马呼啸而下。神牛一见不顾自身难受,一边追逐着奔流,一边大口地吸着河水。滚滚的河水急速地翻卷着、奔腾着,向下游流去,就这样鱼鳖虾蟹虽然在城阴城前挡水,然而河水始终涨不到百尺。河神暴跳如雷,急忙命令泥鳅开渠引水冲毁城阳城和城阴城,泥鳅们忙钻出多条水沟子,引水到两座城池边,因为水势不大,两座城池都毫发无损。河神一见急了,立即命令鱼鳖虾蟹全力冲击城日城,所有的水流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呼啸着直奔城日城而去,结果城墙高达九十九尺的城日城被冲了个精光。为了纪念神牛,从此,潍河上游两岸人家形成了过年不迎财神迎神牛的民俗。
迎神牛
历史上著名的“潍水之战”就发生在公元前204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大将韩信奉令领兵攻击齐地,齐王田广逃至高密(古城,城阴城),田广求救霸王项羽,项羽派大将龙且率二十万大军驰援,两军隔潍河东西对峙。
此时北方已是大雪节气,天寒地冻,潍水已是寒冷彻骨,河水处于枯水期,水量不大,那么,要水淹楚军,得需求大量之水,可是,这隆冬季节,又能从哪里获得巨大的水源呢?韩信一时双眉紧锁,心急如焚。
为了寻找水源,韩信逆流而上,登上前面不远的巴山,放眼东望,只见潍水东南方有一条重要支流,虽是隆冬季节,仍不断流,询问当地人,告知乃是百尺河,古称密水,因河深水高而称百尺之水。韩信闻言,喜出望外,“此真乃天助我也”!
古代,在百尺河庄西北不远处,人们为了农桑,曾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水坝,由于河深水高,沿岸村庄都能引水自流灌田。此外,百尺河西南还有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天然巨大水窖——水泊,就是现在的东水泊、中水泊、小水泊、西水泊一带,由于地势低洼,常年积水。韩信考察后当即决定要巧借这巨大水窖和百尺之水,来实现“水淹楚军”之妙计。
于是,韩信事先派出一队兵士挖掘了两条水渠,引水窖之水至百尺河下游。其中一条在昌城埠头村东汇入百尺河,另一条在林家芝灵村西汇入百尺河。
韩信先引水窖之水,注入潍水石坝,并在石坝之上“囊沙壅水”,又派兵在中坝、下坝囊沙壅水,这样上游水流一断,河床恰好就成为了战场。然后,韩信又精于计算,估算出百尺之水的流水速度,和距离下游石坝的距离,确定了开坝时间。
开战前,韩信先在西岸上高埠之处,竖起一百尺高竿,上悬挂着一只大红灯笼,作为信号。韩信密令上游的士兵看见红灯笼亮起,就立即扒开百尺河水坝,汹涌滂湃的百尺之水居高临下,倾泻而出。韩信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趁着夜色,先派一半军队渡河挑战楚军,引诱敌人,另一半军队则埋伏在潍水西岸。双方战不多久,韩信佯装败退,心高气傲的龙且以为韩信胆怯,急忙率军追赶。当龙且前头部队追过河西岸时,大部队则拥挤在河床上,龙且见岸上高埠之处,百尺高竿之上悬挂着一只大红灯笼,竿上还大书“韩信斩龙且于此”字样,顿时,暴怒,挥刀砍断高竿,大红灯笼应声落地。这一来,龙且中计了,原来这是韩信设的一盏信号灯,“囊沙壅水”的上坝汉军,见大红灯笼熄立即扒开石坝豁口,恰此时,水流湍急的百尺之水也滚滚而来,刹那间,冰冷彻骨的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出雷鸣般地响声,呼啸而下。暴怒的河水立即冲跑了囊沙,冲垮了石坝,不得了啦!巨大的流水,倾泻而出,犹似脱缰的奔马,奔腾着、翻滚着、咆哮着,顺流而下,汹涌澎湃的河水立时把楚军阻断。趁此时机,韩信伏兵而起,立即攻击已经渡过河,上了西岸的楚军,龙且见状大惊失色,慌乱中被斩于马下,已过河的士兵全部被歼。而那些半渡在河床上的楚军,突然遭遇到滚滚而来的冰冷河水,早已冻得瑟瑟发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哀嚎一片,不一会儿全部葬身鱼腹,那场面惨不忍睹。东岸上的还未渡河的楚兵们听到主帅被斩,看到同伴在滚滚的冰水中被冲击的人仰马翻,恐惧万分,又听到山崩地裂的河水声伴着汉军发出的厮杀声,一个个惊魂未定,犹似惊弓之鸟,抱头鼠窜。
韩信就是巧借了这百尺之水,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潍水之战”。
潍水之战
经过考证,现在的百尺河源于诸城市林家村镇的鲁山西偏北处,然后流过鲁家沟村,流经诸城市的林家村、辛兴、百尺河、昌城四个乡镇,在昌城镇王家巴山村西北三里处汇入潍河,全长45.6千米,流域面积371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
桃园河,发源于林家村镇障日山北麓,流经林家村、辛兴两个镇,河流长17.5千米,流域面积44,3平方千米,自左岸汇于百尺河。
齐沟河,发源于林家村镇东仲金口村南,流经林家村、辛兴二镇,河流长4.5千米,流域面积18.9平方千米,在齐沟二村村北自左岸汇于百尺河。
岳水河,发源于林家村镇东龙湾村北,流经林家村、辛兴二镇,河流长8.5千米,流域面积42平方千米,于辛兴村北自右岸汇于百尺河。
羊角沟,发源于辛兴镇前米沟村南,流经辛兴、百尺河二镇,河流长14千米,流域面积36平方千米,在百尺河镇桃元村东自左岸汇于百尺河。
九龙河,流经东龙泉、西龙泉、龙池子、团结、庄家河套等村,河流长10千米,流域面积42平方千米,自左岸汇于百尺河。
韩信沟,有两条,一条在昌城镇埠头村东入百尺河,另一条在林家芝灵村西入百尺河。河流长12千米,流域面积46平方千米。
六十年代末期,为了锁住这条苍龙,造福人民,百尺河上游分别新建了林家村郭庄水库,辛兴共青团水库,下游修建了百尺河拦河闸,昌城芝灵拦河闸。
八十年代以来,又在百尺河上先后修建了林家村大桥、辛兴大桥、狮子口大桥、百尺河中桥、百尺河中心大桥、百尺河西大桥、芝灵大桥、大花林大桥、百尺河入潍河口大桥。
百尺河流入百尺河镇境内仅9.7千米,由辛兴镇的狮子口村自南而北进入管家河套村,流经到丁家领子村,折向西北在桃元村后流入昌城镇境内。由于百尺河段水资源十分丰富,沿河两岸水草茂盛,土地肥沃,林木参天,由此,两岸村庄密集,是百尺河镇最富庶的地方。
1968年百尺河在村东与河北刘家村之间修建拦河闸一处,通过蓄水利用水力发电来推磨加工粮食,成为百尺河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七十年代后期,百尺河人民公社,对百尺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平整了河床,重修了堤岸,并对河两岸进行了美化绿化。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百尺河镇党委政府更是审时度势,把握这一伟大历史机遇,勇立潮头谋发展。在大力招商,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同时,深谙“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为了让百尺河山更青,水更绿,百姓起居环境更优雅洁净,一个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实施计划出台啦!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战役打响了。
几部大型挖掘机“轰隆隆”地开始清淤了,清理了河面垃圾,挖走了污染的淤泥,修整了堤岸,整平了河床,保留了流沙层,以利于蓄水。治河大军冒酷暑,斗严寒,历时三年,他们顺着河流地势的自然曲直,用石头砌起了堤岸,堤岸上两边都修建了宽阔的柏油路,路两侧进行了美化绿化,昔日脏兮兮的河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开始变清了。
治理后的百尺河,宽阔的河面上,凌空架起四座混凝土钢筋结构大桥。水面上碧波荡漾,水中游鱼怡然;两岸垂柳婀娜,堤岸上绿草丛生,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开得那么娇艳。沿着河岸新修的柏油路,一直伸上了远方。岸边一栋栋新建的居民楼,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北岸显眼处,一幢新建的大楼拔地而起,“白龙山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河中心有一座凉亭,人们正三三俩俩在上面观景呢!河岸边则撑起了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遮阳伞,这是悠闲的人们在垂钓呢! 2023年4月18日写于台家大村工作室
今日百尺河畔
作者简介
台见新,男,字政舜,号龙溪居士,笔名入云龙,生于1960年6月,诸城市百尺河镇人。著名民俗学者、非遗项目诸城“东路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2006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种报刊发表文章40多篇。台见新主要从事东路大鼓研究和东路大鼓词的民间文学创作。2012 年在 “中国文学网上” 发表了《台五传奇》和《苏学士品名白龙寺》网络文学。2014 年 10 月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上发表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东路大鼓》,同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窦光鼐名扬江南》。2015 年在北京《民间文学》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龙家兄弟》,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中华颂” 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中,创作的 “东路大鼓” 鼓词《拜大年》荣获铜奖。2020 年 5 月在上海《故事会》发表了《看走眼》。此外,2012 年 9 月在诸城市宣传部、诸城文艺界联合会举办的 “热爱诸城,宣传诸城” 征文活动中,《苏学士品茗白龙寺》获民间文学类一等奖。台见新还查阅族谱、县志、乡志等史料,找当地老人探访,拍摄古建筑与村情村貌,致力村志编纂,成果丰硕。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干部。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总编辑、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点点赞”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