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筹办联谊会,长征接力有来人
——江苏籍铁道兵二团战友纪念援越抗美60周年联谊会侧记之一
铁二团 姚尚明

2025年9月20日,江苏籍铁道兵二团战友援越抗美60周年联谊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兴化举行。战友们久别重逢话友情,生死与共叙当年的情景令人难忘。更让人感动的是,这次联谊会是由战友姚康一家老少三代人合力筹办,还有参会战友平均年龄80岁,成为这次战友联谊会的两大亮点。
“我们是光荣的参战退役老兵,援越抗美转眼60年过去了。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尽管我们年华老去,两鬓如霜,容颜已改,但我们兄弟般的战友情与日月同辉,是军营的洗礼和战友情陪伴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感谢岁月的厚待,让我们彼此惦记,相互珍惜,念念不忘。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重温军旅梦,共叙战友情,真是无比兴奋,感慨万千。太荣幸、太幸福了。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那些牺牲的战友,共同回忆那些硝烟弥漫、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岁月……”姚康的欢迎致辞,开宗明义。他接着说:“这次聚会很不容易,从2024年9月参加苏州、常熟战友聚会后,我和参会的战友曹恒斌,徐锦祥三人商定,我们也要搞一次援越抗美参战60周年的聚会。但谁来牵头组织?在哪儿办?一度难以落实。在战友们的强烈要求下,为圆战友聚会梦,我勇敢地挑起这项重任,决定9月20日在兴化举办!”
说到这次聚会不容易,主要是三个障碍横亘在老兵的面前。一是江苏籍铁二团(含十团)援越抗美老兵,人数虽然不算太多,但分布在盐城、苏州、镇江三市近十个县(市),这种住地高度分散的格局,给联络和出行带来不少困难。二是这批援越抗美老兵大多是1964年入伍,现在的年龄多在80开外,耄耋之年受自然规律的约束已不能单独出行。三是姚康入伍在盐城射阳,转业回兴化老家。而兴化铁二团战友只有姚康一人。因此,前期筹备工作只有也只能靠姚康及其家人承担。

姚康在联谊会上致辞
姚康今年81岁,血压、血糖要靠吃药维持稳定,八年前因车祸左股骨置换,现在腿脚都不大灵便,今年8月因轻微脑梗住院十多天。但困难压不倒英雄汉。自从确定聚会以后,姚康每天都在忙碌:他首先建立联络班子,担任联谊会长,商请各地牵头人进行联络,二是于8月20日发出通知,提出参会的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三是考察多个会议、就餐地点并进行综合比较,还就照相地点和选聘的摄影师欣巧凤进行沟通和讨论。四是确定会议议程、起草讲话材料及参观路线。五是不停地联络。姚康不大会微信,联络主要靠打电话。哪些战友能来,哪些战友不能来,不能来是什么原因?都是他心中的牵挂,以至于晚上常常睡不着,早上很早就醒来……
上述这些琐碎而具体的前期筹备工作,姚康有的不能独立完成,他就发动全家齐上阵。
妻子王友淦,今年78岁,但精神矍铄,腿脚灵便,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精心照顾姚康的饮食起居,外出老两口形影不离,还要为姚康带上饮水和药品,打电话或发微信还时不时提醒和协助一下。战友聚会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王大姐功不可没。
儿子姚远在兴化国土局工作。筹办期间的重活,跑腿活都由他干。诸如外地战友给参会战友寄来的书,箱子很重,先搬到家,再送至会场,给提前到兴化的战友预订宾馆等。他会开车,还有迎来送往,需要跑腿的事,都由姚远一一落实。
女儿姚珧在兴化自来水公司工作。她负责为会议打字、印刷材料。诸如聚会通知、联谊会议程、战友聚会报名表,姚康讲话材料、外地战友贺信等材料,多先由姚康提出意见或起草,然后由姚珧打成文档并打印出来,交到爸爸手里。
这次聚会安排有多个场合集体照相,并安排统一着装——草绿色纪念衫。这纪念衫上面印什么字才更美观又切合会议主题?这任务由外孙女王若妍承担,她是南艺毕业,学的就是设计,这点事对于她说算是小菜一碟。她帮助设计纪念衫款式图案由外公审定后发给商家,由商家定制并购买了回来。为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王若妍还多次到会场——贵宾楼大酒店试放u盘,都取得良好效果。
9月20日上午七点半,参会战友从江苏各地赶来宾馆报到,姚康一家三代人全是工作人员。先说早餐,把王友淦大姐忙得不得了,她一会儿替大家搬凳子,递餐具,一会儿替大家倒开水,端菜,忙得不亦乐乎……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摆上来,尤其那大饺子、大包子鲜美又有特色的味道让人难忘。接着是报到登记领纪念衫,先穿上没有问题。但别上奖章、纪念章,这些小事,对于老眼昏花的老人来说,完成有些困难。女儿姚珧、儿媳朱彩云是主力,一会帮这个一把,一会帮那个一把,老人们穿上草绿色纪念衫并佩戴上奖章、纪念章,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参观环节,过街道,爬楼梯,遇台阶,孙子姚鑫程从镇江大学赶回来,搀着腿脚不便的爷爷前行,确保不能有任何闪失。午餐不喝酒,儿媳朱彩云买来牛奶……总之,会务上这些零碎具体的小事,都由姚康一家三代人承包。
当报到、换装、照相、参观、会议、就餐等各个环节按节奏顺利进行,当下午三点每个参会老兵拿到六张精美的合影照片准备返程,81岁的姚康眼眶湿润了。这场跨越一甲子的聚会,不仅仅是一场联谊会,更是一堂无声的家国课。它让我们看到,英雄会老去,但精神不会;历史会远去,但记忆不会。这种“长征接力有来人”的传承,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密码。在姚家三代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历史的敬畏、对先辈的感恩,更看到了家国情怀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流向远方。
2025年9月24日于灌云

参加江苏籍铁一师二团战友纪念援越抗美60周年联谊会战友及军嫂合影。

姚康一家人陪同参加联谊会战友活动期间在“五朝元老”碑亭留影。姚康(左4)、王友淦(妻子左3)、姚远(儿子右2)、姚珧(女儿左2)、朱彩云(儿媳左1)、姚鑫程(孙子右1)。

姚康外孙女王若妍在绘制图案
责编:槛外人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