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河北》
走马燕赵,曲阳县花絮版"阿庆嫂"(3)
学习徐霞客,骑驴看河北。想看尽山河4省的风貌,是个耐着性子找寂寞的差事。不钻到一城一地,还闻不到历史文化的真味道。河北省老大了,慢慢来。
随机漫游,于是就到了老恒山下的保定府的曲阳县采风。曲阳由来故事多,不是本节的主要絮叨。文人需要长的狗一样灵敏的鼻子,闻到点刺激的就凑热闹上赶子。有时搂草打兔子,竟会有意外的收获。
花絮版阿庆嫂是个甚么的意思,且听胡说慢慢的扯起来。
2025年农历夏至日。早一天到了曲阳县。这几年地球上了火,热度一个劲儿往上窜。从太原到定州站下了绿皮火车,汽车站倒了中巴。跑了不过30公里远近,几脚油门就到了曲阳。同车的男女现象级奇怪,人人拖着个大型的箱式旅行包,车上摞满的下不了脚。我心思不出来怎么回事。但知道曲阳是地球上雕刻工匠最多的地方。这些人兴许是随身携带的吃饭家伙。
一路到曲阳,将到县城近郊,就感到是沉入了石雕的世界里。到处是石头,放眼就是大小堆集的石雕,金属雕艺术成品。乍一看十分的震撼。不过本地人每天看的话,大概也与种地的老农般司空见惯。象置身于农家种植基地的大棚子里。成堆的艺术品,仿佛也是眼中平常的白菜和萝卜。
曲阳县的雕刻艺术举世罕见,叹为观止。油然而生的敬意自不必说。另外再表述了。
曲阳下车安顿住下来,已到晌午时分。喂肚子是第一要务。
电梯间走出来,顺便询问总台的值班女士,出去吃饭,附近可有合适的饭馆子。女士微笑着,好啊,可巧也不用远跑,我们酒店马路对过的一间小饭店就挺好。
那就太方便了。区位在曲阳汽车站院外,门面房一字儿排开,都是经营各类餐食的小店面。挨个儿扫了一眼,还是数这家热闹。做餐饮的总是这样,最怕清冷没热度,食客都望而却步。
一排溜的饭馆子唯独这家"福"字牌火,总有其中的道理。
三步两脚就进了饭店。这是间摆放着6张条圆桌的小店子。满座的食客,熙熙攘攘一片。县乡的饭馆子总是如此,烟火气很浓。吃饭的男女下里巴人为主。食客都是各个行业的蓝领汉子,不拘小节。你大口吃你的,我扯着嗓子说我的。谁也不嫌弃谁。边吃边聊的起劲,红脸酒汗子的嚷叫也不在意。手脚放哪里随便,不穿汗衫光脊梁的也算。大家象在集贸市场一般的随性。
本人也是底层出生,大城市生活多年,雅环境俗地方都能对付。根儿上的习气还没改变。倒是很喜欢这样的生活真实。与这些人在一起,不用拿捏装逼,可以放浪不羁。
恰好角落的一张条桌刚送走了食客。赶紧上去占了位。吆喝一声,让服务员清理一下狼籍一片的台面。
这才注意到小馆子只有一个服务员,40岁出头的中年妇女,一身红色的衣裙挺显眼。她面容白静,笑脸相送相迎,忙的象陀螺一样的旋转。这个要点餐,那个要加水,她不紧不忙,来者必应,无论谁吆喝使唤不带一点儿烦的。静等待服务时,气场是对的,便有温暖舒适的心情。就因为这个女人的磁场散发引起了联想。想到了开饭馆子人物的戏剧标本,阿庆嫂。
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阿庆嫂"是什么人。那还是样板戏时代的《沙家浜》。剧中人阿庆嫂的一段儿唱词至今历历如新。"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相逢都是客,过后不思量……。"阿庆嫂在人们心目中,就成了开饭馆搞服务的经典形象。实际的阿庆嫂是个地下革命者,她周旋于几方势力之间,有小日本子,有曲线救国的伪君子,有江湖黑道的草头王,有八路军游击队等。阿庆嫂机智多变,八面玲珑,对付人和鬼各有分寸,拿捏的炉火纯青。但在普通人的心目中,阿庆嫂就是开饭馆子的行业女神。
所以看到眼前的女人,不由的想到了阿庆嫂。心想怪可笑的。
象这类小店子一般是夫妻经营,男主内,炒菜烹饪,女主外,跑动做服务。
老板娘,该点菜了!
来喽,微笑的象春风拂面。她没有反对,旋即拿了菜单过来。一个人出门在外,绝不能亏待自己。随手点了两份热菜。自个儿带着瓶家乡杏花村产的迷魂汤,每个中午饭点犒劳自己喝2两。
不料老板娘说,你点一个菜可以了。我奇怪了,有什么问题吗。她不温不火,说一个菜足够吃的。是吗?善意的提醒是懂的。那就听你的了。她转身离开到了后厨。不一会端着小碟子五香花生豆,说吃饭的人多出品慢,请稍等,您就着花生豆先喝点儿。语气温柔,服务的每个细节都让人温暖。特别是点菜这个环节能站在食客角度思考,这倒是一反常理。按理是消费点菜越多,老板才喜笑颜开。劝你少点消费怕吃不了,倒有点怪哉。对老板娘陡生好感。换位思考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心情愉悦来了食欲。就着花生豆自己小斟起来。又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咱没穿长袍子,但复制了寒酸样。觉得挺逗的。坐在角落中象摄影探头,观察着小馆子的热闹气象。除了旁边一张圆桌上七八条大汉子,桌上站满了喝光的白酒与啤酒瓶子。迷魂汤已起了作用,他们高声的摆起了口水龙门阵。其余的零客大都是要一碗面或一碟子炒饼。翻台率还挺高,走了一批翻台又来新客。吃饭的都是平民草根。再聚焦到老板娘,已闻到阿庆嫂的味道。一双眼睛横扫六路,耳听八方,不漏一个来的走的,手里再忙乎也送一个招呼和微笑。倒水迎客,端菜盛饭,收拾残盘,清理地面,应对吆喝,服务的全把式啊。没有好体力与耐久的心情,觉得做一个阿庆嫂太不容易的。
饭店的菜单上码的价位算低的。还注意到食客要的每份炒菜,每一碗米面或炒饼,都满满堆起要溢出来。正好旁边的一位老人家,吃光了一大碗炒面,嚷着要喝一碗面汤。嘈杂声中以为老板娘没听到。不一会儿老板娘端着一空碗,里边放着香菜与几缕紫菜,面汤上不来,您就冲一碗紫菜汤喝吧。老人挺满意的,道一声谢谢。我点的一份东北风味的"酸菜汆白肉"上来了。难怪的,还真够量大。尽了全力也没清盘。这顿午饭吃的惬意。酒的醇香十足,饭菜也与胃口和谐。都因是好心情的加持。
这会儿已是晌午尾声,吃客减少了。对老板娘的好感,或许是无形的精神佐料。我看到她从厨房里提着一袋子打包的饭盒,匆匆出了门。隔着玻璃窗追踪。她几乎是一溜烟小跑,过了马路进了对面的一家烟酒店子。一霎间空手出来,三步两步回到饭店。明白了,她还兼职外卖员的角色。这个女人比阿庆嫂更具行动派。这么殷勤到底的暖心服务,怎么会没有回头客。
饭后回到宾馆总台,值班女士问我,推荐的这家饭馆子怎么样,我说还真行。很实惠的吧。那是,不实惠没有回头客,还有比饭菜吸引人的。随口又说了句,见到了曲阳版的阿庆嫂。岀了家门的外乡人,是最知冷知热的。好的饭有好的情绪是前提,调味有缺陷不怕,开心是万能的美味料理。如果气不打一处来,面对山珍海味也倒胃口。
晚饭不用赘述,当然又做了回头客。食客还没满座,一张靠近巴台的圆桌有空位。于是我坐下来。已有中午一面之交,老板娘熟人一般的招呼。吃点儿什么,她递过菜单。我说晚饭简单了,来碗西红柿面条行了。好嘞,她旋即到了厨房。这时,门外进来了4个男女,脸上晒的黝黑,灰头土脸的。身穿着"铁路基建"字样的红色马甲,一看就是露天作业的民工。饭台已陆续坐满,这4人就过来落坐在圆桌上我的对面。咱也是受苦人出身的,田野里欺负过土坷垃,工厂车间里穿过油腻劳动布,后来混到体制内做了白领,从不排斥这些辛辛苦苦赚干净钱的人。老板娘早一溜烟跑过来。看来这些个民工也是熟客,对话时纯粹说的是曲阳当地的方言,有些话咱还听不懂。但大致意思是知道的。民工说活儿干的当紧,天亮前赶工。就不在这里吃了。为抢时间了,要打包几盒饭带走。4个人于是各自点了荤素不一的饭菜,老板娘始终微笑着应承。与民工对话完了后,老板娘走近了与我说,您看又对不起了,让您坐久了。接着她抱歉的笑道,您看这几位民工兄弟着急要赶工,能不能先紧着他们,您再耐心等等哦。商量的口气,带着十分的尊重。如果我要坚持,饭馆子的铁定规矩是先来后到,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一波小的涟漪,此时已在我心中激荡。老板娘的形象瞬间在我心里高大起来。假如她是一个捉笔的文人,也一定是个臭汗文学。我说,别客气啊。我是一个闲人,早点儿晚点儿是不碍事的。就紧着让他们吧,干活儿的太不容易了。老板娘道声谢谢。我的眼前又泛起了阿庆嫂,那个做饭店服务的标本,本质上是革命者。阿庆嫂的戏剧身上没有体现出如此温暖的行道服务细节。这个普通的不能再俗世的小老板娘,却透视出金子一样可贵的品质。老天是有眼的。一辈子干这一行,买卖不好都不行。文人的贱手一激动就痒。那阵子我就有了创作激情,日后笔下总得码一段。曲阳版的阿庆嫂是与戏剧中不一样的阿庆嫂。一会儿,给民工做的盒饭好了。几位民工男女也没表示什么谢意,接过来转身匆匆去了。他们的神态那么自如。好象是回家一样的轻松,老板娘家人的感觉。民工走后不久,我的一碗面端上来。老板娘又道声对不起。这么热乎的来,反倒是不会应答了。晚饭的简餐如此。但今天这碗面格外的对味儿。
在曲阳住了3天,我就当这家店子是就餐的食堂。最后的晚餐,说的不对。"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伟大油画作品。隔日要打道回府了,最后一顿晚饭时,我早去了一会。饭馆人不太多。心里已有了素描曲阳阿庆嫂的想法。总得搜罗素材扯几句话来着。也不便打扰别人经营,更不想让人感到酸文人的聒噪。虽然说连续几天过来做食客,觉得自己也不是外人。"老板娘,你们这夫妻店挺好的,这一行干了几年了?"插空问话。"8年了。"她微笑着回答。其后厨的干活的丈夫见过的,憨憨的模样儿,对人也特别的热心。还别说,两口子长的还很有夫妻相,话不多,圆脸上同写着善良和实诚。拿老板娘与阿庆嫂相比,可能不合时宜。阿庆嫂是职业掩护搞革命,老板娘是专注本行做生意。她比阿庆嫂话少,但比阿庆嫂更勤快。阿庆嫂浑身透着灵气八面玲珑,老板娘却细节中周旋的面面俱到。阿庆嫂好看的五官够吸引人,老板娘这一点倒也不逊色。不过,美丽的人儿如果行为不美丽,也赚不来多少回头率。
本还想啰嗦几句,食客陆续上座了。我也就不敢穿帮了。吃过了之后,默默的和这间馆子告别,离座去了。有没有发现,生命的每一次邂逅,大都是历史的擦肩而过。尽管是平凡的小人物。有些东西值得记下来。
曲阳,一座因雕刻闻名于世的名城,随手可拾的雕塑艺术精品,留下了深刻印象。僵硬无生命的艺术,有烟火中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出现,似乎让曲阳灵动起来。所以扯出了这一篇,曲阳花絮版的阿庆嫂。
(202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