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事新闻网辽宁新闻副主任张藤泷)
不久前,大连城市完成了一项关于“动物友好型城市建设(宠物篇)”的问卷调查。今天,根据此次调查的报告正式公告大众。报告显示,大连市民对宠物“家人化”认同度高,文明养宠意识普遍增强,反对虐待动物、支持政府严惩非法狗肉买卖的民意共识显著,超过90%的市民呼吁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动物保护,把大连建设成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带领整个东北地区跨入“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和“可爱中国”的新的高地。

该调查由大连市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于2025年4月28日至5月4日开展,共收集400份有效问卷,样本覆盖城乡、各年龄层、职业和教育背景群体,代表了大连市750万常住人口的态度与期待。调查由《大连晚报》等本地媒体协助推广,数据真实、有效,具备较强的社会参考价值。
一、宠物“家人化”趋势明显,文明养宠成为社会共识
调查显示,目前大连市养宠人群占比35.25%,58.75%的市民曾有养宠经历。更值得注意的是,51.69%的养宠家庭将宠物视为“孩子一样的家人”,宠物的情感陪伴作用日益突出。在宠物来源方面,“收容流浪动物”占比最高(30.64%),反映出“领养代替购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行为规范方面,市民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意识:96.25%支持“终身负责,杜绝弃养”,88.25%认同“关爱宠物”,80.75%市民支持“遛狗牵绳”“随时清理粪便”等公共规范。这一结果说明,文明养宠不仅成为道德共识,更被视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动物保护期待强烈,市民热望法治保障
在动物保护方面,数据呈现高度一致性:99%的市民支持帮助流浪动物,93.75%的受访者支持“通过立法对虐待动物行为予以刑事制裁”,77.75%支持将此类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显示社会舆论正从道德呼吁迈向法治诉求。

三、“禁止狗肉买卖”获压倒性支持,大连具备建设“无狗肉城市”民意基础
报告特别聚焦“禁止非法狗肉买卖”议题。96.75%的市民知晓深圳、香港等地已立法禁止猫狗肉。在此基础上,高达99%的受访者支持大连推行类似政策,建设“无狗肉城市”。反对食用狗肉的理由涵盖情感认同(94.5%)、主流食品的充足性(80.25%)及食品安全风险(75.25%),表明反对意见基于多元理性共识。
四、市民建言城市治理:立法先行、促进和谐、提升形象
95%的市民支持“制定伴侣动物保护法规”,84.5%希望“促进养宠人与非养宠人和谐共处”,78.5%支持“禁止非法猫狗肉交易”,79.5%支持“严惩虐待动物行为”。这些诉求为现代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需通过“法治+规范”双路径推进动物友好型城市建设。

五、结论:大连已具备建设动物友好型城市的坚实社会基础
报告指出,大连作为城镇化率超80%、文明程度较高的东北沿海城市,市民在动物保护问题上呈现出高水平共识,支持通过立法、规范引导和公众参与等方式,推动城市向更文明、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调查报告说明,大连市具有良好的社会和民意的基础,可以推动地方伴侣动物保护立法,严把食品安全关,鼓励市民守法养宠,严惩非法狗肉买卖,打造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城市。
六、后记
这份问卷报告对我们而言,不只是一组组数字,更是大连动物保护事业从“少数人呼吁”走向“全民共识”的里程碑。99%支持帮助流浪动物、93.75%呼吁虐待动物入刑,这样的高认同度,背后是市民对“生命平等”认知的觉醒——过去我们在街头救助流浪动物时,常遭遇不解甚至质疑,而现在“领养代替购买”“终身不弃养”成了主流声音,这是最让我们动容的改变。
大连市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会长于娟受访说,更关键的是,数据暴露了“共识落地”的关键缺口:84.5%市民期待“养宠人与非养宠人和谐共处”,这恰恰说明当前仍存在因不文明养宠引发的矛盾。未来协会不仅要推动立法,更要搭建“双向沟通桥梁”——既帮养宠物人掌握科学养宠物知识,也向非养宠物人传递动物保护的意义,让“动物友好”不再是某一群体的诉求,而是大连这座文明城市的共同底色。

【附件】:略!
《大连市动物友好型城市建设调查问卷报告(宠物篇)》详细数据
※未经作者授权,转载与搬运文图需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