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根承文脉:诸葛冰西临猗考察的文化深意
作者张忠信
中秋佳节,江苏金坛诸葛亮五十五世裔孙诸葛冰西,驱车千里赴山西运城临猗县天兴村考察,这趟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不仅是个人对家族血脉的追溯,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从情感维度看,这份“千里赴约”的执着,满含对家族文化的赤诚。诸葛冰西怀揣珍藏的《诸葛氏宗谱》,因谱中“诸葛京等移居河东奉宗祀”的记载,便即刻启程考证。当站在天兴村这片传说中先祖生活过的土地上,他感慨“与祖宗对话是幸运又幸福的事”,这份血脉相连的悸动,既是对家族历史的敬畏,更彰显了家族文化跨越千年的凝聚力——正是这种“不忘本”的情怀,让中华姓氏文化的根脉得以延续。
从史料价值而言,此次考察为诸葛亮故里研究添了新佐证。诸葛冰西以家族宗谱为基,与当地《荣河县志》《平阳府志》相互印证,再结合天兴村武侯庙遗址、“诸家地”地名,乃至蒲剧里“生在荣河天兴村”的唱词,多维度拼凑出诸葛家族与河东大地的渊源。尽管诸葛亮出生地主流观点指向山东临沂,但这些民间史料与地方遗存的碰撞,为相关研究打开了新视角,让历史考证多了一份“民间温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考察背后,是民间力量共护文化根脉的动人图景。临猗县诸葛亮文化研究会多年深耕,以《诸葛亮故里临猗天兴村》等研究成果留存记忆;天兴村村民世代传颂诸葛亮故事,村委热情接待、村民踊跃发言,让传统文化有了扎根乡土的活力;诸葛冰西欲续修宗谱、记录考察所得,亦是在为文化传承添砖加瓦。这些力量虽小,却如星火般点亮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印证了“民间是文化传承最坚实土壤”的真理。
如今,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文化复兴是核心命题。诸葛冰西的千里寻根,不仅是个人的家族情怀,更是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从宗谱里的文字到故里的遗迹,从研究者的坚守到村民的热忱,这些碎片共同编织出传统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唯有每个人都成为“文脉守护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